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Openbook閱讀誌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書評》好看的角色會在你的身體裡游泳:評《開放水域》

Openbook閱讀誌
·
·
(攝影:林鈺馨)

作者|鄧九雲(演員、作家)

人與人可以輕易同時擁有一首歌,一部電影,但共同擁有一本書或一個故事,對我來說始終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我只能與作者同行,學會和角色待在同一片水域,聽他的音樂,看他的世界,跟著划行。

聊《開放水域》這本小說,勢必得提到作者的身分。迦勒.阿祖馬.尼爾森(Caleb Azumah Nelson)是還未滿30的英籍迦納裔攝影師,光頭,皓齒,壯碩,愛聽爵士與饒舌。這是他的第一本小說,全篇採用「第二人稱」視角。

迦勒.阿祖馬.尼爾森(左圖翻攝自Costa Book Awards)

故事發生在倫敦。那裡的夏天極短,偶而還伴隨著吝嗇的陰灰細雨。有陽光時還在工作,根本就是一種犯法的行為。

倫敦短暫的夏日,他與她散步、吃炸雞、窩在沙發上聽音樂,逍遙度過一整晚什麼也沒做。是戀愛的徵兆,我們都熟悉過。「什麼也沒做本身就是某種意義,一種親暱。不把與某人相處的時光填滿,就是信任。信任是讓時間充滿彼此。」這是在冬季埋下的種子,夏季終於發芽。儘管他們不時攪動翻土,依然沒有扼殺這顆頑強的果子。是一種宿命,是註定,他們一見鍾情。

關於第二人稱書寫,作家謝凱特在書裡的導讀已有非常完整的分析。我必須坦承一開始看的時候,有種矯情之感。早年創作時,不管是為了解除書寫的包袱、營造親密真實感,或是從敘事裡脫身等原因,我用第二人稱完成很多作品。但很快的就發現這種手法,有「霧化」自己感受的嫌疑,讓那些真正想表達出的東西好像在塗滿油的坡道上滑來滑去,甚至還會誤導別人這正是我的企圖。

《開放水域》的第二人稱更為巧練一點,宛如尼爾森的「相機」視角,不過再加入一些當代藝術的自拍元素,在擺拍與紀實之間模糊主題。它能輕易決定讀者的「看見」與「注視」。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句反覆出現的句子:被注視是一回事,被看見是另一回事。若把這概念與書寫技巧串解推演,再搭配上書中提到大量的饒舌歌手的背景音樂,那矯情的感覺慢慢變成了「機巧」。

「有時你拍出的影像,與你感覺的一切相比,是如此薄弱。你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希望建構一篇敘事,記下那些在你心裡汩汩沸騰的衝突。你希望那如同隨機暴力一半直接。可惜不是,沒有那麼簡單。」

若音樂是方言,寫作與攝影都是尼爾森努力創建的官方語言。因為黑色的皮膚,因為流在身體的血液,因為鬈鬈的頭髮,他們的每個動作、眼神、舉動被狠狠注視著與死亡危險不斷擦身而過。從來不可能那麼簡單。

故事裡的「你」摯愛英國小說家Zadie Smith的《西北》,他不斷重讀,拿著破破爛爛的小說給她簽名。她問他:你家人來自哪裡?他說,迦納。她說,我媽媽曾嫁給迦納人,你們是很好的人。Zadie Smith有一半的牙買加血統,膚色把他們放在「一種注視」的共同單位裡。他們一定會看見彼此。

《西北》
「幸福的結局絕非普世一致。總是有人被拋在後頭。而我長大的倫敦,一如今日,那個人多半是年輕黑人男性。」

這是Zadie Smith對尼爾森最溫柔的凝視。至於小說裡這對年輕戀人的熱烈與狼狽,倒是被詩人與理髮師奇異地盡收眼底——詩人看見你,看見她,看見漣漪和那顆沉沒的石頭,叫你倆遠離煩惱。理髮師透過鏡子看見她與他,一開始就點出他們的「瓜葛」——一種不該被定義為友誼、情愫,或是簡稱為關係的共振。她滑動手臂,他踢足前進,他們在同一片水域裡渴望共情,我在一旁拍浪叫好。

讀過《西北》的讀者,多少可以辨認出這本小說對《開放水域》的影響之深,那種每天都在上演的同儕「錯死」怎麼牽動另一個無辜的靈魂,以及種族源頭在肚子深處那渾然天成的律動有時擾人又痛苦。

Zadie在《機巧的感覺》裡談到對羅蘭.巴特與納博科夫的重讀,我想尼爾森不僅是巴特認為的一名理想的「製造型」讀者(不斷閱讀並產出攝影與文字),也會是納博科夫心中那種「蝴蝶收集者」,兼具對文本美學的細節與自我經驗。

《開放水域》如詩般的文字敘事,強烈建議搭配經典的嘻哈饒舌樂,才不會失準(譬如探索一族的《底層理論》或是《Moonlight》的原聲帶也不錯)。那是一種在開放水域被大海托住的極妙感受。●(原文於2022-07-21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開放水域
Open Water

作者:迦勒.阿祖馬.尼爾森(Caleb Azumah Nelson)
譯者:洪世民
出版:大塊文化


作者簡介
迦勒.阿祖馬.尼爾森(Caleb Azumah Nelson)

迦納裔英國作家、攝影師,第一本小說即贏得與布克獎齊名的科斯塔最佳新人小說獎。2019年,由於接連失去數位親人,在悲痛中,他感到自己彷彿失去實際形體,於是動筆寫作,試圖以此為錨,留住當下的意志。

對尼爾森來說,寫作與攝影是攜手並行的,兩者都要求創作者必須坦承表達自我,真實呈現你看世界的方式,在這個世界中的一切舉動。面對空白稿紙就像面對自己,叩問自己是誰,寫下所有組成自己的微小事物。

本作受多個書評譽為最令人期待的新人作品,亦是英國黑人文學新浪潮的強力一員。其文句如詩,讓黑人文化舉重若輕的點綴其中而不過分自溺,卻又以鋒利一刀劃破在英國的黑人族群的複雜議題。他談種族、談男人氣概、談愛情與藝術和社群的排他。少見的第二人稱敘述更有一種親暱的談話氛圍,猶如一位親近的朋友,坐在你對面,娓娓道來這一次夏日邂逅。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