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活動提案:我的格仔餅回憶 | 賣鬆餅的夢想
為了進入一點情境,寫這篇社區活動文,今天午餐就吃了小木屋鬆餅。但是我沒有要分享甚麼好吃的鬆餅店,如果你想收藏的是鬆餅美食名單,那就不用往下看了。
我在想說,有一天改行去賣鬆餅
國中時期,跟同班的H,除了住家相距不遠,在教室裡也一直有坐在左鄰右舍的緣分。國二那年,全班幾乎都知道,他即將在新的學年,移民去澳洲。
當年,在我就讀的學校,同年級的每個班,像H這樣中退,或中卒之後要舉家移民的孩子,總能聽到三兩個。像我這種走不了的多數,注定要被升學主義砍到刀刀見骨的局外人們,總是將這樣的同學,視為天選之人。在眾人的眼裡,他們不用在台灣,經過考試工廠生產線的篩選,一刀切的被區分為溫拿或魯蛇。
不過,幾年後的一場同學會,雖然H沒出席,從其他同窗的閒聊中得知,他舉家遷回台灣了。沒多久,我就接到H的電話,說想託我辦點事,順便敘敘舊。要是把時空往後推到最近的十多年,我不可能接受久未謀面的朋友邀約,只能說,大學時期的我,心臟還比較大顆,而且,H確實是要找我幫忙,他也沒在做保險或直銷。
約了一個下午,H先請我陪他去銀行,幫他填寫一張匯款單上面的「大寫」金額,他說人在國外太久,「壹貳參肆伍」這種東西,早就生疏到不行。處理完錢的事情,我們轉戰去東區的一家簡餐店,點了兩份鬆餅。
剛進大學的時候,賣鬆餅出名的米朗琪,都還不知道在哪,小木屋鬆餅就更不用說了。不過,鬆餅的人氣逐漸水漲船高,倒是有感的事實,連簡餐店都要賣鬆餅,為了多吸引一點客人。
才剛開吃,H就吐出了想去賣鬆餅的念頭。因為父母在澳洲的生意失敗,移民夢碎,舉家遷回台灣之後,他開始在補習班教英文為生,有時間再接幾個家教,資歷久了,時數越排越多,擁有的可支配收入雖然與日俱增,但工作的倦怠感也不時浮現。
我想買一台麵包車,車上放幾台鬆餅機,然後開著車到處賣鬆餅
你是說以前會開在巷子裡,用廣播叫賣麵包的那種車喔!
對阿!就是把賣麵包改成賣鬆餅,工作時間比較自由,又不用看人臉色。補習班都想要配合度高的老師,想要有自己的時間,越來越不容易。因為邊教書邊學外匯投資,最近有點錢,在想說乾脆去賣鬆餅好了。等等我們去百貨公司,逛逛鬆餅機吧!
在那個把拼命工作、加班,早下班被視為不禮貌,晚下班被視為對工作盡心負責,還常常被長輩而提面命,不要計較薪水,不要隨意換工作,有一份薪水得要感恩的年代,H想去賣鬆餅的夢想,儘管難以見容於當時,也似乎並未評估過執行的現實面,不過,在我聽來,不想幫人家工作可以去賣鬆餅,或是不想幫別人工作可以去搞XXX,這也太有才了吧!
我記得你剛回台灣的那時,有說過想去賣鬆餅
對阿!那時候跟你逛完鬆餅機,本來第二天就想去給他買個幾台。
辭掉了補習班的工作,H後來還是沒有去買麵包車賣鬆餅,賦閒在家與朋友學著做投資,還曾一度進入中小企業工作,最終還是覺得在體制內沒有自我,離職之後就當了自由投資人,直到現在。
我們早已記不起來,當年吃著鬆餅聊著天,早已經倒閉幾百年的店家,叫甚麼名字,以及那頓鬆餅的滋味。對我們來說,鬆餅不是某天下午,品嚐著小確幸的女子會,與打卡拍照的炫耀文(當時也還沒有臉書),而是鬆餅被賦予的一個夢想,就是擺脫機械化的勞動,活得還能有點人樣的期待。
每次,走到共同教室旁的小木屋,排隊買鬆餅,我都會想這件無聊的往事。
- 讚賞公民2.0訂閱贊助:https://liker.land/cathytsai/civic
- 臉書不努力的佛系粉專:「那些旅行史教我的事」
- 你也會在這裡看到我:方格子VOCUS | Medium | BBS MARKET
- 想合作可以來這找我:misiaa2001@gmail.com
- 歡迎使用我的分享推薦連結:MAX交易所(推薦碼ff893e34) | Noise.c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