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明同學 jami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 我想和你好好說話 ⟫ 非暴力溝通閱讀分享-5

小明同學 jamie
·
·
觀察、說出感受、說出需要,都是為了讓對方知道我們內心的狀態,接下來溝通的第四個步驟就是「說出請求」

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第五堂|請求

什麼叫請求?簡單來說,就是希望對方怎麼做,坦白開口請對方「滿足」自己的「需要」,同時也請對方提出他的需要,兩個人盡可能以合作的方式成全彼此,讓一切圓滿。

放下「命令」的舊習,擁抱「不中斷的溝通」

如果我們都覺得「請求他人幫忙」是一種自尊上的挑戰,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與其提出「請求」,我們往往更容易提出「要求」。因為要求的時候,會變成是「你應該、你不應該、你必須、我有權要求你 ... 」這是我們的自尊心巧妙避開請求的方式,然而背後想說的其實是「我需要你的幫忙」

為了避免揭露內心的脆弱,繼續維護我們的自尊,我們的「請求」技能越來越薄弱,最後根本分不清楚「請求」(request)和「要求」(demand)的不同。

要如何分辨請求和要求?

一旦對方不答應,就表現出生氣、沮喪、逼迫,任何試圖給對方壓力的情況,都算是「要求」而不是「請求」,真正的請求,必須是讓對方理解的、讓對方可以拒絕的,還必須讓對方心甘情願同意的,就算對方拒絕,也能試圖去理解原因。

盧森堡博士說,要對方相信自己所說的話是出於請求,就是讓對方清楚知道,當他說「不」的時候,是可以獲得諒解的

請求三要件:明確、正向以及引發具體行動

請求必須符合三個要件:一是明確,二是正向,三是必須非常具體,具體到當下就能引發可行的行動。

請求必須是正向的,而不負面請求,例如「你不要...」、「你不可以..」。這種負面請求特別容易造成對方反感,而且也只能讓對方知道「不該」做什麼,並沒有明確讓對方知道「可以」怎麼做

允許對方說「不」,才有可能進入到交流及溝通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隻小惡魔,只要事情不順我們的意,它就會出來覓食、尋找痛苦,所以我們才會在某些特定時間點、事件上,習慣性的去找痛苦、惹惱他人,而越親密的人越容易是它下手的目標。因為我們都知道在哪一個痛點上出手,就會可以達成我們要的效果。這種豺狼式的對話方式,是一種無意識的習慣。

當一個人說「不」時,心理上似乎給了自己一些空間,表示他不想馬上給出承諾,或做任何調整,這時只要不給對方壓力,讓他有一點空間跟時間慢慢沉澱,他很自然就會做出對他有利的選擇。如果利用情緒上的施壓,讓對方內疚,這也是命令的一種

況且人啊,只要覺得被強迫了,就不太想要滿足我們的願望啊!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