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我的成長軌跡|03 張老師,您好~
研究所畢業後回台北住了一段時間,趁著找工作的空檔,參加了北部「張老師」的培訓,獲益良多,可惜在最後的測驗階段發生一點插曲,沒有完成培訓,沒有取得張老師的服務資格。
帶著這個遺憾,來到南部定居後,我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諮商輔導所的考試,考了兩年,第一年沒考上當作累積經驗,第二年原本信心滿滿,卻在考前一個月被爸爸頻頻鬧自殺搞得我完全無法唸書,結果差幾分沒考上。
從此,我放棄想要成為助人者這件事。
我想我應該要先幫助的,是我自己。
當時剛隨著男友(現任先生)來到南部,爸爸已經習慣性鬧自殺將近十年,但每一次對我來說都像是第一次一樣,我不理解為何其他家人都可以對他的企圖自殺不理不睬,我覺得我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才會一直被困在爸爸企圖自殺對我造成的影響中?
一樣是研究所畢業,當時的男友順利進入他研究領域的知名企業擔任研究開發人員,感覺前途一片光明,而我卻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研究所的學歷不敢用,怕別人請不起我,所以用大學文憑去找一些跟我研究領域完全無關的行政助理工作,一約一聘,沒有未來。
然後從理工科,想跨領域到諮商輔導研究所,也沒成功。
當時我好像除了有一個穩定交往的男友,其他一事無成,這跟我在求學歷程中閃閃發亮的過去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更糟糕的是,一方面好像理所當然要跟男友論及婚嫁,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另一方面,我卻對進入婚姻這件事有龐大又莫名的焦慮,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怕什麼,因此更焦慮...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同一個結論:「一定是我有問題。」(因為「別人」看起來都沒問題!)
於是我開始跟某位張老師固定諮商,沒想到,一談就談了將近20年。
開始的前幾年,比較頻繁,幾乎是每星期一次,後來可能是幾個月一次,再來就是我有事想找她談才會約一次,她在這20年間,陪伴我經歷了幾乎所有的事,她也看著我一次次跌倒再爬起來。剛開始跟她談話時,我最常問她的一個問題就是:「這件事情,別人是什麼感覺?別人會怎麼想?我應該怎麼感覺才對?我應該怎麼想才對?」我還記得她總是溫柔地反問我:「那你的感覺是什麼呢?你的想法是什麼呢?」當時的我,只想找到一個「對的方式」能融入這個世界,我想變成跟「別人」一樣。
張老師陪著我面對一次又一次爸爸企圖自殺對我造成的傷害,張老師曾經這樣形容,她說「我看到的是,妳的心,已經碎成了滿地碎片,然後妳,一次次的把這些碎片撿起來,努力想要拼湊回去」...這個形容太貼切,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個那麼努力,那麼讓人心疼的自己。
接著是陪我進入婚姻之後的不適應。我現在偶爾會跟張老師開玩笑說,當時妳為什麼不強力阻止我結婚??婚姻、婆媳、娘家....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當過媳婦的應該都能理解。
然後是孩子,腦麻孩子,醫療、復健、教育、婚姻、婆媳....和我自己。
這位張老師陪我經歷了所有女人的角色,從女兒到太太、媳婦、媽媽....等的角色,到現在,我才終於慢慢回到「我自己」的角色,她常笑我說我是高功能個案,就是每次我跟她聊完,聊著聊著就會自己找到方向或答案,她總說她是「非專業助人者」,她說她只是陪我,聽我說...
是她告訴我,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沒有答案的,我們不要一心想著要找出一個正確答案,而是要想該如何和這些「不完美」共存,要允許沒有答案的灰色地帶存在......
經過這麼多年,這麼多事情的累積,我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小女孩。這位只有一個代號的張老師,她的存在,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20年中,身邊許多人來來去去,她到現在還依然存在在她的助人工作崗位,對我來說就是內心一股很穩定的支持力量,至少在這麼多紛紛擾擾的事情後,在跟她通話的一小時時間中,我能有一種安心、被理解、被支持的感受,讓我能在大哭一場之後,擦乾眼淚,再次回到生活中,迎接下一次的挑戰。
張老師,謝謝妳!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