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作經驗,真的是加分項嗎?你說的經驗是什麼經驗?!
那天有個今年剛畢業的職場小鮮肉…不,是職場新鮮人煩惱著職涯,很沒自信的問我說:「面試時人資都喜歡有經驗的,我專業度比不上已經進社會的學長姊、又沒經驗,我該怎麼辦?」
我發現,目前Z世代的新鮮人入職場蠻多數都有自信心不足,擔心自己專業能力不夠的問題。我總是安慰他們:「企業會找你去面試,肯定是已經看過履歷了,也知道你是社會新鮮人阿!跟你說一個秘密,其實公司對於新鮮人,第一個看重的不會是專業要求(因為知道你們沒有),而是態度、特質、可塑性。」當然我也不排除,有些比較特別的公司,要的是顏值、討喜程度、配合度。
還記得有一次到某大建設公司幫主管做教育訓練時,問台下的中高階主管們:「如果有兩種人:A能力好但態度差了點;B態度好但能力差了點,你們寧願選誰?」結果大多數人選了B。
可見,在資深職場工作人的眼裡,你很有經驗、能力很強,但「不好帶」,較多人還是寧願找比較好陶塑,但又不太笨的員工。
經驗怎麼定義?
找工作,「經驗」到底重不重要?什麼叫有「經驗」呢? 就我的理解而言,工作經驗意味著一個人在職場上,因著歲月的積累,將其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愈磨愈亮,並能立即反映在日常工作任務之中,使其進行得更佳順暢的能力。
你不能不知的「KSAO」職能模型
企業在找合適人才時,最常作為判斷的職能技巧之一是業界耳熟能詳的「KSAO原則」:K(knowledge)-專業知識;S(skill)-執行技能;A(ability)-能力,通常指學習力、邏輯、溝通協調等軟實力;O(others)-其他特質,通常指面試時最難察覺也最不易改變的人格特質、價值觀、態度等,在較有規模的企業中常以心理測評作為評判的標準。
「經驗」在我看來,比較像是K、S、A的綜合能力,尤其是S+A,理論上,在日復一日的業務執行和人事物的應對磨合下,K專業知識也應該日益增長,形成寶貴且可傳承的經驗。但如果要和公司相親相愛到永久,O絕對是最重要的一環。只是,這一項常常是能作為評斷的工具本身就不好找、找到了也不太會解讀,更重要的是,有些企業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人。
所以,在職場上,人們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企業,企業也不清楚自己要找什麼樣的人進來、或常找不對人。兩造雙方彼此尋尋覓覓,卻常是落個試錯收場,像極了愛情。
新鮮人 vs. 資深工作者
而新鮮人,雖缺的是職場歲月的積累,但他們擁有創造力和可塑性,專業不是不重要,對於某些專業門檻比較高的職務領域例如工程師、醫護、法律等等,科系和學校一定需要被考量,而每年條件差不多的畢業生那麼多,誰能勝出呢?這時候該看的就是O(others)-其他特質了。你是不是企業想要的人才,就要本身具備的特質,和這企業文化是否相符合了。
而對於已有職場經驗的人而言,尤其當企業想要找主管人才時,你的相關經驗一定是考量的標準之一。
只是,經驗不見得總是加分項。有些員工很年輕,工作經驗也是短短的兩三年,但卻已經可以獨當一面,成為能帶人的主管;而有些人,在一家公司待了10年,職務薪水沒變、工作內容也大同小異,在這種情況下,經驗對這個人而言,或許只是身分證上數字增加的證明而已。
擁有經驗,如果不能讓你愈來愈進步,今天的自己勝過昨天,那也只不過是一直在重複同樣的昨天而已。
我想,經驗到底能不能加分,重點不是你有幾年的累積,而是那些經驗,帶你到過什麼樣的地方,看過什麼樣的風景,完成了什麼樣的可以拿出來說嘴的成績,如此而已。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