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枯竭
果然文學獎盛開季節,瘋狂寫的結果就是靈感枯竭。
最近好事兩件,一來下個月雜誌就要刊載我的小說了,算是第一次在雜誌上發表。二來則是某小文學獎入圍,不知道最後會不會得獎就是了。
雜誌上的《無限大的世界與無限小的我》,算是今年新嘗試的第一篇,追溯到這種寫法的萌芽,應是去年的《貓吃貓》,而《貓吃貓》無論結構還是思想上都更為靈動,卻也因此過度難解,而不適合閱讀。《無限大的世界與無限小的我》作為今年新嘗試,問題也很明顯,說的部分過多,演的部分太少,所以很意外能發表。後續進攻文學獎創作的幾篇,倒是都比這篇好不少,演的部分多了,前後扣連的部分也做得算到位,與現實的對話也更為強烈,所以如果不得獎,就像我跟老婆說的,一定是評審沒眼光(笑死
文學營的文學獎入圍,微妙,畢竟對手很少,大概40來篇,字數也被控得很死,發揮空間小,所以這篇寓言幾乎做不到幾次劇情轉折的碰撞。本來預設2次轉折,結果寫個1次後字數就差不多了,最後還是把結尾改得完整與保守一點。比較麻煩的是,私底下詢問了童偉格,他覺得寓言部分是完整的,故事方面沒有問題,但寓意沒抓到。他強調說這是非常嚴苛的意見了,小說部分是沒問題的,我聽了不知道該高興還是不高興。
接連受到認同,說不開心是假的,但也的確不是什麼太大的事情。平心而論,這兩篇都不比後續寫的三篇更好,所以這開心更多來自於我抓到了自己的方向吧。一旦脫離寫實的魔咒,靈感就如同脫韁野馬。
這個月爆寫三篇的結果就是靈感枯竭,8月中之前尚有兩篇比賽投稿要完成,可以說是不允許停下來的時刻,焦慮也出現了。今天寫的稿,在進行了約800字時也確認作廢了。
在此記下關於《無限大的世界與無限小的我》的創作種種,待日後復盤。陽照說這篇是觀念小說,推測採用的是傅柯的思想。我當時構思的是傅柯+韓炳哲,強調了新的自由思想帶來的另類壓制,變大與變小對應了肯定性與否定性,在模糊的設定下任由故事爬長,又因那時讀愛倫坡和芥川龍之介,所以形式上就是病態第一人稱的絮絮叨叨,透過話語間的暗示逐步揭開幻想世界的模樣。主要構成就是敘事者的個人成長經歷,敘事者關於歷史的研究,敘事者的工作經歷和敘事者被綁架的經歷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受到前述兩作家的影響,第二部分就是說理,也是我認為問題最大的部分,過於冗長龐雜,讀起來很累。第三部分落到寫實,主要效果是與當今世界對話。第四部分則受到了《查拉》風格的影響,語言上激昂飄逸,由情緒帶動句子的生成。對我來說,第三、四部分是使小說變得能夠接受的關鍵,將「我我我」的過度聚焦和不貼地的印象慢慢磨掉,使之變得有趣且多義。第二部分是「不得不」的構成,但做得過於生硬,在寫完後不久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所幸後續的創作都盡力在改進。第一部分沒什麼好說的。
在此記下關於《剪刀》的創作種種,待日後復盤。這篇原本想寫點尼采,要寫推翻就必須先把被推翻的東西構建出來,如此前面就很「理型」,我又極討厭小說變成思想的傳聲筒,所有思想都只能作為基底,最好還能變形,理所當然的一個想法就是,如果當真有一個完美物件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是可通達,並把這些物件帶到人間,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這個想法寫下去還蠻有趣的,只是轉折時就有明顯的篇幅不足的問題,所以後續轉折與其說是尼采式的,倒不如說是班雅明式的,也就是說,這樣的世界充滿了對完美之物的複製品,造成了人們乏味乃至憤怒的現象。這篇的效果看起來太童話了,缺乏了與現實世界對話的性質,所以童老師說沒抓到寓意,似乎也能理解。語氣上受到朵卡萩的影響,而在後續的一篇中,我也再次採用了這種令人舒服得不得了的童話語氣。不過如果故事更多寫實的成分,這種語氣就不太奏效。所以更後來的小說我就沒有採用了。
最後,靈感之神,快降臨在我身上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