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的智慧

司湜
·
·
IPFS
·

開始之前,先給看倌們送上八個大字,有空可猜猜看,順道祝各位閑情常在。

這是兼具表形表音表意功能的漢語文字。早期的中國文字,與其說是文字,不如說更像是畫作。那是簡化圖像後的書寫符號,以描摹物件特徵為主,線條彎曲,與現代漢字的點劃組合區別較大。當中的甲骨文(契文)、古籀、金文(鐘鼎文、銘文)、小篆、大篆等,都屬古老且體系成熟的文字。

上古時期,在各大文字體系中,漢字是連續使用時間最長且唯一傳承至今的;相對而言,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的文字,則早已消失亡佚。甲骨文是現時已知的,最早成體系的成熟文字,出現在公元前1,300年,距今3,300多年。比它再早大約1200多年,還有一種在陶器上刻畫的符號,叫陶文(陶紋、陶符),一般認為那是漢字的雛型,是從無文字走向有文字的一個發展階段,屬於尚未發展成熟的文字。由於出土的數量不多而且零散,故只可考證而未能完整破譯。

上圖為半坡陶符符號。根據歷史研究者于省吾解讀:× = 五、+ = 七、 | = 十 、 || = 二十、 T = 示、↑ = 矛。(源自維基百科)

古漢字孑然遊走在悠悠歷史長河中,隨朝代更替時間流逝,一直在不斷轉變、改頭換臉,今昔字體對比,儼然已面目全非。沉睡了數千年的它,終於給那些在一百多年前挖土耕種的農民、那些金石學者給喚醒過來,後來再由那些熱衷於文字學研究的專家把它給破譯解讀起來。古漢字從此不再孤單。幾千年前留下的訊息,終於有撥雲見天的機會。而像我這一類對文字感興趣而又知識欠奉的門外漢,也有了可以憑書借鑑古人智慧的途徑。

或許不少人跟我一樣,無法一眼看出文字所代表的意義、讀音、造字方式、出處或構字部件的象徵意義,但應該不難發現,它與拉丁語語系的表音文字有莫大差別,漢字是有趣的文字,更富內涵一些。在演化成如今的方塊字形之前,它就是以近乎圖畫一般的外貌衍生並存在,它彌補了語言在記事和知識傳播上的缺陷,用以記錄和傳達思想。雖然早期的描述離不開古人質樸的生活,但文字間也透露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純真的幻想;它既記錄遠古時人類的生活體驗,也勾勒出古人無窮的生活智慧與觀點、筆劃間蘊含著天馬行空的創意與想象。值得被細細解讀。

如今,古漢字雖然不再用以記錄日常,但在字形音義演化過程的研究文獻或講堂上、在藝術字畫的題款或廣告字體的打印上,仍偶爾見文字以古體原形的身姿,翩然出場。除了內容涵義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外,字體還富帶美感。絕對是個裏外俱佳的絕色美人。在造字、組字、用字的方式上,有六書 (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的細緻分類,協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字義。相比今天通用的正楷現代漢字,古漢字無論形或義都更具獨特性和寓理性。怎麼說呢?

例如,關於「正」和「政」二字,各自的定義和彼此的關聯,大眾會如何理解?是不是,當這兩個字走在一起時,就讓人想到選舉投票?為了清晰簡單顯示得票之高低,採用正字來執行五進運算法,以五筆的「正」字,顯示大眾民意選擇的「政」治?

從《說文解字. 攴部》,有對「政」字的解說:「政,正也。」「正」是「政」的本字,「正」是端正而不偏斜的意思,加上「攴」,就是用棍棒使不正的糾正過來。正,使下為正,也有以強力施行正義的意思。是會意兼形聲字。這是「正」和「政」的本意 ,也是「正」和「政」之間的關係。

後來的「政」通「徵」,是「正」字派生出來的,比較貼近如今政治的意思。「政」的甲骨文字形,左邊是個「正」字,它的组成,上面是一個城邑的「邑」的象形(後來慢慢簡化成一橫),下面是一個「止」,表示人的脚步。合起來,會意成向一個城邑走去的意思。右邊是個「攴」字,表示手持木棍或兵器。合起來,會意成討伐、徵伐的意思。

正因爲「正」或「政」,有「使下為正」的意思,因此亦可以理解為,政治一般會出現在具備層級、從屬關係的地方。辦公室有辦公室的政治,因爲有上司和下屬;學校有學校的政治,因爲有校長和老師;家族有家族的政治,因爲有長輩和晚輩;道路有道路的政治,因有交通燈和過路人;身體也有身體的政治,因爲有大腦和四肢。不是常常聽人家說嗎,請用你的大腦管好你的腳。

如果有同事、同學,跟你同級同輩份的人,打算在你面前強行搞「政治」,欲「正」你而後快,你就可以跟他玩玩正字。告訴他,「正」字的本意,並指着他的鼻尖說:我和你不分上下,別在這裏耍手段。講口語一點就是,「我同你咁高咁大,你咪喺我面前玩嘢」。

話題拉遠了。看吧,古漢字在原始建構和應用上,囊括了多大的哲理,說教之餘又不失創意趣味。你想不通的問題,理不清的概念,古人早給了答案,還無比握要明瞭。如今,翻看現代課本中現代漢語的「正」字或「政」字,那怕動用顯微技術去細細觀察,除了一橫一豎一橫一豎再一橫之外,還能看出個甚麼冬瓜來呢?

漢字至今仍然時刻在演變,不斷推陳出新,有約定俗成的異體字,有民間常見的合文,也有新造字、外來字、潮用字,某些時刻這些「新生代」會突然翻江倒海而來,然後潮流退卻,當中又有不少大浪淘沙而去。

早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字,從衣部,左邊為「衤」,右邊是兄弟的「弟」字,你能想到這個「衤弟」是甚麼意思嗎?從表音或表意的方向想,都令人一頭黑人問號吧。看看它組合的詞「衤弟 恤」,那是甚麼?如果還是腦中起霧,請再參考跟它相關的另一個詞,可能就會豁然開朗。「T恤」,這應該沒有人不知道是甚麼吧,這就是「T恤」的「衤弟 恤」。相較起「棉質圓領短袖套衫」,或許這新造字詞能作為當下更簡更佳的表達,可說到文字背後常附帶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構字造字時顯現的意態美感,就說不清那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有一天,我們可能會找到比現存古老文字更古老的文字,或把現存不同的古字體解讀得更精細。可除卻主要進攻文字學的朋友外,會對文字起源感興趣,欣賞古漢字字形字義的,看似是漸見漸少。文字也好,語言也罷,畢竟是用以溝通的載體,無論以任何形式寫下來的任何字體,以任何聲調說出的任何地域方言,得有自己以外的另一群(個)人懂得,分享的內容才有條件感染受眾,達致與眾同歡、與眾同愁的效果,構成傳情達意的作用。如果到最後只剩一個人懂得,那頂多只能叫作代號,或者密碼。但是,如今加密技術發達,分類之多,誰還要記認深奧的字符來開寶箱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司湜 生長於澳門。五行缺木,命定與書紙為伍。土性,卻實際上是個水漾人。水是...... 方格子:https://vocus.cc/salon/wilhelmin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司湜的家庭朋友工作
25 篇作品

孩子節

司湜的生活小品
45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