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眾讀PopRead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冒生命之險,搶救珍貴無比的手稿|《廷巴克圖的盜書者》|眾讀PopRead

眾讀PopRead
·
·


講到非洲,不少人會想到黑豹、瓦干達和汎金屬。《黑豹》裡的瓦干達位於非洲東部,而在非洲西部,有一個名叫「馬里」的國家,裡面有一個地方,名為「廷巴克圖」。這裡沒有汎金屬與先進科技,有的是異常珍貴但不為世界所知的古舊手稿。

故事要從海達拉家族說起,阿布杜‧卡德‧海達拉(Abdel Kader Haidara)繼承了父親的文化財產:數萬份的手稿,後來他決定搜集散落在馬里民間各地的手稿。要獲得原手稿持有人信任,並願意把手稿賣出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不少人手稿持有者懷疑海達拉不是想收藏與推廣手稿,而是把手稿賣掉賺錢。海達拉用其耐心與技巧讓民眾願意相信他,把手稿賣給他,到後來甚至有人低價或免費讓出手稿。

得到手稿固然開心,但有的手稿的狀況已經非常不好。由於沒有適當保護,有些手稿相當脆弱,有的已經化為碎片,有的被白蟻蛀食……有收藏者表示手稿藏在箱子裡,二十年沒有開過,一開只見到一堆紙碎,當下他心都碎了,只能抱著紙碎流淚。雖然如此,海達拉也還是得到一批可以辯認的手稿。其中包括用馬格里布字母,寫於十七世紀的可蘭經;寫於一五九三年,阿瑪德.巴巴在被俘期間的完整著作;十一世紀寫於埃及的可蘭經;還有十五、十六世紀的神學論文。海達拉在民間收集到一萬六千五百本手稿,相當驚人的數字。由於部分手稿需要收復,手稿也需要妥善的保存環境,海達拉開始著手建立圖書館,在各界的支持下,海達拉的圖書館初步落成。

在海達拉收書、建館的同時,伊斯蘭極端勢力開始在非洲抬頭,經過一連串的行動,最終攻佔手稿所在地廷巴克圖。新進城的勢力以伊斯蘭教義來統治民眾,並要求民眾的生活要合乎「他們訂出的標準」。而其統治可以用「殘忍」來形容。拿槍指著民眾是常有之事,彈結他要切手指;偷東西要斬手斷腳,民眾不可有音樂,只能聽可蘭經的錄音,為了不讓人有音樂,他們燒掉錄音室、毁去汽車音響。而被「懷疑」不合乎法規的群眾,得到公平審判的機會微乎其微,有時甚至不用審判,直接執行刑罰。

在佔領之初,極端組織份子承諾不會破壞手稿。海達拉與其同事認為此保證並不穩固,他們要毁去的時候也群眾也無能為力。為了保住手稿,他們決定把手稿運出廷巴克圖。他門買了一個又一個皮箱,裡面裝了滿滿的手稿,再一批批運出廷巴克圖。要運出去不是容易的事,特別是通過極端組織所設置的關卡時,更加會有生命的危險。有的人員因此退出,有的決定繼續運書。在各方冒著生命危險的努力下,成功運出三十多萬份手稿。極為可惜的是有四千多份手稿還是被極端組織燒毁了。

後來法國軍隊介入,擊敗極端組織,西非地區局勢暫時穩定。海達拉回到圖書館工作。現在他們的目標是希望可以將手稿收復、紀錄、再將手稿交回原收藏者手中。

看到這個故事時,腦海裡馬上想到蘇軾的《寒食帖》,當時的收藏家在東京大轟炸時衝入火海中救出字帖,讓其不至於失傳。《富山春居圖》也曾面臨同樣處境,也被吳靜庵從火海中救出。極其珍貴的作品消失了就無法再現。對於海達拉和他的同伴,那些尚未被世人知曉的手稿也一樣。今天我們對非洲歷史認知甚少,或者在一段時間後,透過海達拉與其他無名英雄的努力,世界會對非洲歷史有新的看法。

最後分享書中一句話:「能盡小我之力為世界帶來正向改變的人,都是當代英雄」。


關於阿布杜‧卡德‧海達拉(Abdel Kader Haidara)與保存手稿,可以看國家地理頻道的文章:

The Brave Sage of Timbuktu: Abdel Kader Haidara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innovators/2014/04/140421-haidara-timbuktu-manuscripts-mali-library-conservation/


關於馬里帝國強大歷史時期的簡介,可以看BBC的資料:

史上首富:盛世王朝的繁榮和衰敗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7525522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