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供應鏈管理思考台灣口罩之亂
武漢肺炎的疫情讓口罩成為大家當前最關注的話題。許多人因為買不到口罩而抱怨,也有人提出「按健保卡分配避免囤積」等建議,認為「百貨公司周年慶都能做到來店禮刷卡一人一份,為何政府不能做到呢?」筆者想借此機會提供一些「供應鏈管理學」上的基本思維,讓大家在思考與討論時能夠更加全面而深入。
在討論供應鏈管理問題時,基本上要考慮三個層面:物流,資訊流,與金流。物流包括產能的建立與配送,資訊流與金流則涉及各單位間的資訊與金錢的交換,包括批發與零售價格的制定等。這三個層面幾乎涵蓋了供應鏈上的所有活動,同時也決定了供應鏈的效率,而供應鏈的效率,則決定了供給是否能被合理分配給需要的人。
在這次口罩的分配中,民眾第一個疑惑是:一定有人在掃貨。為何不透過村里長或各地藥局,大家憑身份證或健保卡限量購買?
這時我們可以從物流的層面看:配送給村里長與藥局的通路,會比四大超商更快速嗎?
再從資訊流的角度:配送給村里長與藥局以後,政府有辦法掌握這些通路的銷售與庫存呢?是不是後來容易產生「某些里與藥局仍有庫存,但其他地方卻嚴重缺貨」的失衡狀態?
換言之,目前政府選擇四大超商,就是仰賴超商通路的「物流效率」與「資訊掌握度」。
那麼,有沒有可能依然透過超商,但每個人憑身份證或健保卡限量購買?這又牽涉到「資訊流」的問題。目前超商的資訊系統,可以處理這樣的交易嗎?我們的法律,允許超商取得所有人身份證與健保卡的資料以便核對嗎?
這就是為何百貨公司周年慶都能做到來店禮刷卡一人一份,但政府不容易做到的原因。相關資訊是否能被授權分享,如何被分享,都是關鍵因素。
進一步看兒童口罩。現在政府已經宣布延後入學,若是時間上來得及(物流考量),而每個學校或里辦公室能能清楚掌握就學人口(資訊流考量),那麼透過學校或里辦公室免費配送(金流考量),也是一個可以與超商通路並進的方案。
最後是口罩的價格問題。筆者覺得前一陣子台灣政府把口罩價格由八元直接降為六元並非明智的作法。政府的考量應該是政治壓力,希望以合理的成本價提供給民眾。但價格愈低,民眾囤積的成本也愈低,囤積的行為又會導致短缺,進而更鼓勵一般民眾囤積,成了「囤積-短缺-更囤積-更短缺」的惡性循環。政府雖然搬出法律,但法不責眾,根本無法阻止一般民眾的「超買」行為。
現在政府既然對價格有掌控力,而且對產能的提升有規劃與信心,就可以利用價格去減少民眾的囤積動機。比如說原先的口罩為八元,其合理成本為三元,政府可以明確地宣示分五次降價,每週降一元。讓民眾清楚知道「囤積會帶來明確的損失」,明確性很重要,因為囤積本身是一種預期所產生的行為:預期短缺或預期漲價。愈是明確的政策,愈是能消除這類預期。
這會帶來一些「發災難財」的質疑,但事實上沒有人發財。政府既然徵用口罩產能與通路,自然能掌握供應鏈中存在的超額利潤。政府可以要求享有超額利潤的廠商將超額利潤拿出來做為支付新產能的成本。例如可以成立一間非營利組織來建立新產能,由廠商與通路商依超額利潤比例投資,政府再由特別預算補充剩下的成本等等。這類金流的安排也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課題。
這些例子都是拋磚引玉,主要還是期望民眾在思考與討論口罩之亂時,對供應鏈管理有更廣泛的認識:對物流,資訊流,與金流的思考,缺一不可。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