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waterflow流水帳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爵士樂】Ted Lo 爵士魂

waterflow流水帳
·
·
//雖然疫情叫人困足本土,但Ted Lo直言:「Jazz Music is not for Local Scene」,曾在紐約居住逾二十年的他,說:「流行音樂人或能在本土自給自足,但爵士音樂人不能,你不能只在某一個城市生存。」//

跟香港爵士樂教父Ted Lo(羅尚正),相約西營盤一家咖啡店傾談。他選了一個靠窗的座位,陽光灑進來,Ted Lo舉手投足,一頭招牌白髮,閃爍銀光。在台下欣賞過Ted Lo演出多次,與他面對面聊天,可是第一趟,聽着溫文爾雅的他,娓娓道來即將舉辦音樂會的情節,還有疫情下爵士音樂人如何自處,從容自在,神采飛揚,一顆「爵士魂」如此耀目,已是賞心樂事,更期待他於《港樂×羅尚正|爵躍》的表演了。

(圖:受訪者提供;設計:水月一)

愛到發燒

生於一個建築師世家的Ted Lo,自小喜歡音樂,肯定是愛爵士音樂愛得發燒,否則怎會千里迢迢,赴笈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唸書?「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的香港,哪有人讀爵士音樂?」他的哥哥都讀建築去了,「我畫畫不好,沒那種天分。」對於擁有「香港爵士教父」美譽,他謙稱自己只是較早喜歡爵士音樂,也是較早遠赴海外學府研習爵士音樂的香港人而已,「當時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可是世上唯一爵士音樂學校。」

Ted Lo於1976年畢業後,正式踏進美國爵士音樂圈子裏,也移居紐約,專職鋼琴伴奏及演奏,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回流香港,展開多元化音樂事業,其中涉足流行音樂界,跟不少著名歌手合作,好像林子祥、葉蒨文、林憶蓮、陳奕迅等等,曾參與編曲的作品不勝枚舉,Ted Lo的名聲愈見響亮,對本地流行音樂關注也熟悉的Ted Lo,坦言「獲益良多」,然而還是他的爵士音樂家的身分,最叫人津津樂道。

宇宙需要他們

香港音樂界一直以來以流行音樂等領先,不過Ted Lo覺得,現在多了人玩不同類型、主流以外的音樂,包括爵士音樂,他就留意到許多優秀的香港年輕音樂人,這跟只須接通互聯網就能學會天下事,不無關係,又笑言他們擁有「New DNA」,基因不同了、進化了,「可能宇宙需要這些人。」

近年坊間愈來愈多爵士音樂節目,好像西九文化區的《自由爵士音樂節》,香港管弦樂團的《港樂×羅尚正│爵躍》也登場,多了爵士音樂演出,還有工作坊等不同類型活動,Ted Lo當然覺得是好事,但不覺得香港的爵士音樂以至音樂演出場地多了,尤其碰上世紀疫情,「演出場地實在很難經營。」他建議有志投身音樂事業的人,可以先把作品放上YouTube,「互聯網令世界距離拉近,一旦在互聯網曝光了,接下來的事,You Never Know。」

Ted Lo曾參與《自由爵士音樂節》。(圖: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Jazz Music is not for Local Scene」

Ted Lo已不是第一次跟香港管弦樂團合作,這次《港樂×羅尚正|爵躍》,以獻上法國傳奇鋼琴家、爵士樂手兼作曲家波林(Claude Bolling)的室樂及爵士鋼琴三重奏組曲選段,揭開幃幕,Ted Lo及後也帶來四首自己的作品——序曲/圓舞曲、《只有你》、《給麥康爾的歌》、《又一旅程》,以及重新演繹一些經典曲目,包括叫人耳熟能詳的John Lennon《Imagine》。他笑言很期待跟香港管弦樂團合作,「簡直是實現夢想」,不諱言有了弦樂合奏,「才能表達我的作曲效果。」

疫情對各行各業帶來不同打擊,音樂界當然沒有例外,然而對於音樂人,尤其是爵士音樂人,「卻是最好的練習時機。」他說,從前演出、創作,十分忙碌,沒那麼多時間練習,但既然疫情期間幾乎零演出,「我們練習。爵士音樂人是需要練習的,不能停步。」

雖然疫情叫人困足本土,但Ted Lo直言:「Jazz Music is not for Local Scene」,曾在紐約居住逾二十年的他,說:「流行音樂人或能在本土自給自足,但爵士音樂人不能,你不能只在某一個城市生存。」即使是紐約爵士音樂人,都不故步自封,定會涉足國際市場。裝備自己,疫情過後,天空海闊,重新出發,讓爵士魂繼續燃燒,誰也阻不了。

Ted Lo說,疫情期間,對於爵士音樂人,是最好的練習時機。(圖:水月一)

(原文刊於2021年6月3日香港《星島日報》副刊)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