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芬蘭化」看俄烏戰爭‧上
不少人認為蘇聯與芬蘭的冬季戰爭(1939-1940)有著參考的價值,芬蘭這個「大衛」如何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贏「巨人哥利亞」—蘇聯。這場戰爭在二戰初期爆發,當時蘇聯認為芬蘭與德國的關係密切,這會對蘇聯城市列寧格勒構成重大威脅,以此作為發動戰爭的藉口,以確保芬蘭附屬國的地位。
芬蘭在中世紀時都是瑞典的領土,當時瑞典是歐洲大國,直到1700年的大北方戰爭,才被打敗,而芬蘭就成為了俄羅斯的領土。瑞典戰敗後,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軍隊佔領芬蘭,芬蘭人儘管有強烈的身分認同,卻無奈地成為附庸於沙皇的大公國。有趣的是,即使被佔領接近一個世紀,芬蘭人仍然有其民族意識。直到1917年,俄羅斯爆發十月革命,芬蘭不願意承認布爾什維克的政權,便在1917年12月4日宣讀、12月6日通過獨立提案,宣傳獨立。與此同時,芬蘭向瑞典、德國、法國等國家發出獨立的請求﹐成立芬蘭共和國。
此處有一個地方可以提及,就是卡累利阿Karelia,或稱外芬蘭、蘇維埃芬蘭。此處原為芬蘭一部分,在冬季戰爭後,由於根據1940年的和平條約,芬蘭割讓卡累利阿給予蘇聯。在繼續戰爭期間,芬蘭曾經一度重新佔領。而蘇聯政府就把這地定為自治共和國,屬於蘇聯統治之下。這種把芬蘭一部分分離並且獨立,正是近年俄羅斯在烏克蘭身上照板煮碗的技倆。
在二戰前夕,在1939年攻打芬蘭,而在同年12月14日因為攻打芬蘭,而被逐出國際聯盟。在冬季戰爭時,蘇聯最後總傷亡為三十萬左右,芬蘭最後總傷亡為七萬,而蘇聯慘勝。芬蘭最後割讓了十分一土地,換來保持和平。
回到今天,俄烏兩國戰爭持續一個多月,烏克蘭多個城市已經成為人間煉獄,不同的戰爭罪行令人髮指。芬蘭這種以弱抵強的故事,的確令人鼓舞。芬蘭經歷過這次的戰爭後,又會如何自處呢?處身在水深火熱的烏克蘭又如何參考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