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式的「推理文學」(上)
最近讀畢兩本陳雪的長篇。兩本的寫作手法甚相似,它們分別是《摩天大樓》及《無父之城》。
先講出版較早的《摩天大樓》。它在2015年出版,這書本來銷售不佳。但因為2020年的網絡劇出現[註1],讓這本書大賣,2023年再出新版。
故事講述一座摩天大樓發生謀殺案,被害的是摩天大樓的其中一位住客叫鍾美寶,她同時也在摩天大樓旁的咖啡店當咖啡師。在住客、咖啡店客人眼中,這位女子有如天使般,不但美麗且和藹可親。然而,當她被殺的消息出來後,大部份人都無法相信。因為兇案現場在大樓中,每個住客都可能是兇手。讀者一邊尋找兇手,也同時窺看這座大樓住客的眾生相。
作者序曲中寫她創作這書的緣起,是來自她住在摩天大廈中的生活經驗︰
//我在那棟樓住了七年多,那棟摩天大樓讓我感覺自己成了台北人,我在那棟樓度過最初的專職寫作時光,我大概是在二○○六年左右就想要書寫那棟樓,我先是一點一點寫著筆記,人物素描,因著各種機緣巧合,我逐漸深入那棟樓,認識了許多人。//(頁3)
小說共分了四個部份。第一部份是以第三視角描述每位主人翁的背景,除了被殺的女主角鍾美寶外,還有其他主角如保安員、摩天大樓仲介等;有講述他們現在的生活,亦有記述往事。第二部份及往後,是鍾美寶被殺以後的時般。每位住客的供詞。這時,小說的調子轉為以第一身為主,讀者視角如辦案的警察,聽著他們說的每一句話。第三部份則是主人翁的自白,感覺是發生於案發一段時間。第四部份則是以時間軸來描寫,鍾美寶死後的摩天大廈住客的生活狀態。
雖然這小說像是推理小說,但對我而言,它只是以懸疑犯罪作題材的文學作品。若以閱讀推理小說來閱讀它,會發覺橋段過於瑣碎,且太著重於人物的描寫,不但是主人翁,連其他住客的往事也寫得過於詳細,少了推理小說的刺激感,其節奏感亦被打擾。
不過,若果以文學作品來觀賞,這作品一如她過往作品一樣,人物的描寫十分仔細且立體。被害者鍾美寶是整個小說的核心,她的背景、她與住客及其他人的互動,從這個核心慢慢推展,且如洋蔥般一層一層剝開。從另一個角度說,每位認識鍾美寶的,彷彿拿著關於她的「拼圖」,但都並非全部,而是要慢慢拼奏一個真像:在眾人眼中看為純潔的女子,然而在讀者眼中,她並非如此,原生家庭的成長背景——母親不斷在尋找男人的依附、繼父對鍾美寶不斷金錢苛索,使她要離家,避開他們卻又沒法斷絕關係。因為這家庭悲劇,讓讀者同情她。及至之後描寫她與有婦之夫林大森發生關係之時,當刻讀者沒覺得她有錯,只覺同情她。
小說中所建構的摩天大樓,是一種疏遠的狀態:住客好像很了解鍾美寶,並有不同的互動,但其實彼此都不了解。更甚的是,這疏離的狀態,竟發生住在同一屋簷下的住客身上。先別說跟鍾美寶發生關係的林大森,摩天大樓仲介者的太太,沒法想像她的丈夫,竟會潛入鍾美寶的住宅,以滿足他的性幻想。對我而言,後者當然很可怕,但住客們的彼此不了解,實屬正常。大概是文化差異:香港現在的住客甚少來往,一方面每棟大樓的單位甚少,乘升降機時未必遇到其他住客。另一方面大樓的設計,以保障住客私隱為主,所以住客甚少交流,不知鄰居姓什麼,連打招呼也欠奉。何況,香港人不斷搬家,能長住一處很難。反觀台灣,它仍保留村里制度,每位村/里長都會了解每戶的情況。鄰舍之間的交流也多,美其名是鄰舍關係好,但亦有八卦成份,私隱不太被尊重。
這本小說有「交代」兇手是誰:草草講述殺人犯如何部署,如何進入鍾美寶單位,如何殺害。這可以理解,因為這不是推理小說,不需要邏輯分析。由此至終,這是一本文學作品,所以我強烈感受到陳雪老師描寫人物功力之強。然而,我也有感到吃力之時,因為人物太多。比如在第二部份,其中一位住客曾任升降機服務員的住客,除了回答她對美寶有多認識外,有一半內容是跟她過往工作相關。究竟作者書寫的用意為何?是跟案情有關,還是與鍾美寶作鏡像對照(被無數人追求、背後有很多生活壓力)?直到現在我未能想透。雖然閱讀節奏有被這些情節打亂,但沒太影響我對這書的正面評價——值得閱讀。
~~~~~~~~~~~~~~
[註1]摩天大樓 (網絡劇)(維基百科)——zh.wikipedia.org/wik...
《摩天大樓》(博客來)——
www.books.com.tw/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