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陶樂思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閱讀筆記:《習慣紅利》第二章:做對選擇,讓每一次的努力更值得

陶樂思
·
·

來到第二章,說的是我們做選擇時的習慣。

努力會用在不值得的事情上嗎?

這是我一看見這章的標題時第一時間跳出來的問題。但仔細回想,把努力用在不值得的事情上,不但是我自己的常見現象,對很多人而言都十分常見。因為我們很多時做事,都沒有在認真地做選擇。沒有認真做選擇,一開始做錯選擇的機會相當高。當一開始就做錯選擇,努力往往就會用錯。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對自己的生涯發展,鮮少做出適合自己的規劃,而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總之人家說選什麼科系好就選什麼科系;人家說做什麼事情賺錢就做什麼事情。努力用在不適合自己的事情上,越用得多就越錯得多。

選擇本身其實也是一種習慣。因為每次做選擇要動用到思維,也產生一連串行為。一次的選擇所產生的經驗,也會成為做下一次選擇的基礎。因此,若第一個選擇就做錯的話,之後的選擇也很大機會會做錯。

什麼因素令我們經常做錯選擇

要提高做對選擇的機會,首先要了解我們在做選擇時,經常會出現的思維毛病,以及針對這些毛病有那些解方。作者透過這一張,列出了以下兩個做選擇時常見的毛病。

做選擇常見毛病一:非黑即白。這是大腦把問題簡化的常用策略。我們的大腦為了維持我們的生存,經常處於高度忙碌的狀態。對忙碌的大腦來說,簡化問題是能最直接最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可是大腦不會替人設想這些所謂的解決問題,是不是具有長遠價值,或者是否能夠解決問題的最核心部份。簡化問題的壞處,就是人只能看見黑白兩個極端,限制了解決問題的方案。當我們只在兩個極端中二選一,做錯選擇的概率會相當高。

做選擇常見問題二,拖延症。拖延是指我們延遲去做那些能對我們產生價值的事情。可能你會問,既然那些事情對我們這麼有價值,為什麼我們會拖延不做呢?這也是我們大腦的本能作怪。大腦本能只為維持生存,而不是為了追求人生理想。因此,一些具有長遠價值而需要作出適度冒險的事情,大腦往往會因為害怕失去而抗拒。但我們必須知道,對的選擇拖延不做,其實與做錯選擇無異。

解方在那

針對上述毛病,作者提出了以下解方:

針對非黑即白,作者建議讀者首先拒絕在黑白兩者之間二選一。而是靜下心來,先給自己在兩個極端之間找多一個選擇。例如常見的追尋夢想還是面對現實這個千古難題,作者建議讀者問自己:我能在追尋夢想的同時也顧及到現實嗎?或者我能在顧及現實的同時,能保有追尋夢想的空間嗎?然後,作者建議讀者把問題焦點放在如何去做之上。例如「我能怎樣做,才可在追尋夢想的同時,也顧及到現實呢?」透過多給自己一個選擇,以及探討怎樣去做,我們的眼界得以擴闊,能看見事情的全局,做對選擇的機會也會大幅度提高。

針對拖延,作者建議我們用以下五個問題,為自己建立一個有效的決策系統。這些問題包括:

一,我是否需要做這個選擇?倘若根本不需要做這個選擇的話,以下的問題都不用問了。這是幫助我們節省時間的重要問題。

二,我做這個選擇背後有那些原因?這個問題幫助我們認清動機。因為一旦做了決定,我們就要採取行動執行自己的決定。這時,動機相當重要。

三,做這個決定與我的價值觀有什麼衝突?這個問題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心理關口。如上所述,一旦做了決定,我們就要採取執行決定的行動。在制定行動計劃時,把所有困難,包括心理關口和牴觸情緒一併考慮,能提高成功達標的機會。

四,做這個決定會為我帶來那些正面效果,以及我需要承擔那些負面後果?因為沒有一個選擇是絕對好或絕對壞的。了解每個選擇的好處和壞處,更能幫助我們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五,若我是旁觀者,會給予怎樣的建議呢?這個問題幫助我們跳出自我角色的框架,以旁觀者角度看待這個選擇。

以上五個問題幫助我們建立客觀的決策系統。但即使有了這個決策系統,也不等於我們就不會拖延。作者建議讀者採用以下三個心法對付拖延:

心法一,設定期限。為自己做選擇設定一個切實的期限,防止無了期拖延。

心法二:以成長思維看待選擇。問自己:十年後的我會感謝自己這一刻的勇敢嗎?避免以今日的視覺看待未來的自己。這樣會侷限自己的發展機會。

心法三,「睡飽了才作決定」。廣義來說,作者建議讀者在狀態好時才作決定。延伸應用的話,我們不要在憤怒、傷感、絕望時做決定。因為當情緒波動時,我們難以看清事情的全局,做錯決定的機會很高。

結語

做選擇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人生卻是一連串選擇的總和。因此,倘若希望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做對選擇是不可缺的一環。這一張的內容對我啟發最大的,是如何對付拖延症。因為我自己確實患有嚴重的拖延症。為自己建立決策系統,以及設定行動期限,我認為是十分有效且可行的拖延症解方。不過這一張着墨較少而我卻認為非常重要的,就是養成自我覺察的習慣。畢竟一切選擇的源頭都是自己。倘若對自己不夠了解的話,就很容易隨波逐流,選擇的東西都只會是其他人認為好,而對自己卻不一定適合。自我覺察倘若缺席,即便有效對付了拖延和非黑即白,做錯選擇的機率依然會很高。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