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蒼白容顏 / 間所紗織 》
顏色是世界通用的語言,無論去到哪個國家都能一目了然地明瞭其中的涵義——原本我是這麼認為的。
實際上,在美國留學的三年裡,我清楚地覺察到在對於色彩的感知及個人習慣的方面,自己與外國人之間橫跨了一條鴻溝,繼而產生的各種誤會更是令我無所適從。
在美國的那陣子,我就讀了語言學校。班級中的同儕有匈牙利人、波蘭人、西班牙人、猶太人等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們。不僅如此,包含了從波多黎各遠來,使用西班牙語溝通的美國人們,大家皆是認真學習的好同學。
有一天,老師出了一個課題,要求我們每人按照順序,用其他的說法來解釋自己被分配到的單詞。
比方說:將"誕辰"改為"生日";"遠"改成"不近",諸如這樣簡單地回答即可。
我得到的題目是"蒼白的"。(翻閱英日字典的話,首先會看到臉部發青的解釋。)
在透過查閱字典,充分地理解該詞的意義後,我自信滿滿地回答道:「臉部變成青色。」
接著不知何故,班上的氣氛開始嘈雜起來,不時還可以聽見窸窸窣窣的竊笑聲。
和煦的老師此時也露出了微微的笑意,為我修正道:「是臉色發白才對喔。」
剎時,我不能理解地呆愣著,直到後來才慢慢地想通了。
因聽聞噩耗而感到震驚,所以臉色發青。句子當中的"青"字的狀態,已經轉化為身為日本人的自己獨有的感受;而對外國人來說,臉色發"白"才是正確的用法。
但是在日本,所謂的"臉色發白"其實是指女性勤奮地使用乳液、化妝水等產品按摩臉部,使皮膚變得水潤透亮的意思。
或許在我說出臉色發"青"的回答時,在場的眾人所聯想到的,是被鈷藍色與群青顏料所糊滿的一張滑稽的臉吧。
類似的情況發生在我剛到美國後不久,於藝術中心設計學院修習平面設計課程的時候。
那次的題目是聖誕節賀卡的設計。
我信手勾勒一道道蒼勁的線條,盡情描繪著理想中的聖誕樹,並且在最後將其染上了絢爛的橙與黃。
然而,在我為創作出迄今前所未見的新穎卡片而感到得意洋洋之際。老師向我告知:「聖誕節的代表色是紅和綠喔。橘色是專屬萬聖節的,還有,這種黃色因為帶有復活節的印象,所以也不能使用。」言下之意就是要我重新設計。
每年十月三十一號就是萬聖節。這天,人們會把橘色的南瓜挖空,與日本的西瓜提燈類似,外殼上刻有眼睛和嘴巴的形狀,且內部放置蠟燭,以此做為節日的經典裝飾物品。
另外,所謂的復活節代表色,其實是如同從雞蛋中孵化的小雞那般,柔和的暖黃色。
說到底,由於我沒有把橘色與萬聖節聯想到一起的習慣,所以實在無法認同老師上述的批判。為何會是這樣古板的教育呢?當下我的內心十分不滿。
不過,在度過一、二年的美國生活後,我也漸漸理解了當地的風俗民情。
各個節日都有各自的固有色,尤其鄰近該日時,街道上的商店及櫥窗就會清一色地換上代表色的裝飾。
只要看到了街道上充斥著暖黃色的點綴,就會不自覺地想著:「復活節將至,差不多是春天啦……」如果是橘色開始蔓延:「已經是萬聖節了,晚秋來得真快。」這種對節日的感觸已然融入了我的認知。
因此,在聖誕節卡片上運用萬聖節及復活節的色彩,就好比觸犯禁忌,為祝福的意義蒙上了一層晦影,確實是不適切的設計啊!
—————完—————
※ 我是粉紅泡泡水,本文中文翻譯內容僅作為個人學習使用,如有錯誤歡迎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