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IPO到ICO
由IPO到ICO
筆者在80年代後期剛夠十八歲時候開了一個銀行來往戶口。來往戶口就是可以開支票的銀行戶口而且沒有利息。有了有自己名字的支票就可以去中環那些有份參與IPO公司公開招股的銀行分行拿個白表認購新股。那個時候是對筆者和同學都是新鮮事,有時候幾個同學夾錢去認購。好彩認購到就會收到印上自己名字的股票。那時候沒有互聯網,要查股票價格就去去銀行或證券公司在那些終端機查詢行情或找個電話致電股票公司經紀詢問。那個時候流動電話係水壺那種,一定不是我們一般學生的配備。好彩抽中一兩手股票,這一兩手價值三五千蚊的股票賺到三五七百蚊就要麻煩經紀在股票交易所放售。還記得舊日在中環看到不少證券交易公司的小職員在馬路上拿著一大疊的股票去別的公司做交收。現在有紙質股票的人應該為數不多,持有股份的都是紀錄在中央登記內。有紙質的證券現在做交易也許教麻煩。現在證券交易比80年代或更早筆者只可以觀看金魚缸的年代先進得,有銀行戶口網絡銀行就容易買賣,並能普及到一般大眾。
二十多三十年後,在2018的今日香港科技公司進行ICO或中文稱為首次公開發售加密貨幣,但對一般普羅大眾來講可能是一個的機遇但搞不明白如何買賣的事情。這裡不是談ICO背後的技術BlockChain “區塊鏈”。筆者總是覺得這個中文翻譯有點奇怪,那個block是一個一個的紀錄集成,實在是所有交易紀錄的連繫,如個中文叫“交易鏈” “帳目鏈”或“紀錄鏈”可能貼切並較好反映事實。
筆者在好奇和不防一試參與這次ICO發行,用了幾千港元走過買賣流程。在ICO過程中勾起過去記憶的一些新聞談及金融航運行業在開發和測試Blockchain技術的應用。今日ICO可能是投機,但整個流程讓筆者想到在未來三五年特別是金融業的可能變化並影響其從業員和持分者的利益。筆者常談及的數碼鴻溝和創做性破壞就正好套用到這ICO帶出的社會現象。今日的ICO可能只有數千人參與,但那些不懂如何開立帳號和作交易但有資金的一群人就是站在數碼鴻溝不利的一方。他們也許在傳媒報導中略知一二,另一些人在摸著頭皮問區塊鏈是什麼區塊和鏈。ICO帶出的創造性破壞可能會來的很快很大的社會變革。在沒有多政府干預之下和沒有多詐騙成份環境我們可以預計現在特別是金融行業的巨變。ICO可以取代IPO,那個加密貨幣coin只是一個形式代表一個公認價值,那個價值可以是公司股份,不動產的權利,或未來一些未知的事物。在交易時用上區塊鏈我們現在的證券交易,產權交易就容易得多並減少不必要的中間人經紀和行政流程。到時成本會自然降低。這個帶來的破壞就令現有記得利益者失去其優勢並在慢慢在市場上消失。證券商甚至現在的證券交易所也會消失。簡單來說經紀或中間人會在不同種類交易中消失。
區塊鏈已有十年的歷史,大家也不知道在哪個時候它會成為主流技術並應用到一般生活上。一但市場成熟時候它就會在短時間取代現有運作模式徐。大家在媒體上看到談到的加密貨幣,區塊鏈已經在不同層面上進行應用測試。我們可以試想在各類型有交易在使用區塊鏈就能大大縮減時間和成本,不動產交易,貴重金屬,知識產權,貴重財物,不同種類合約等等也可以用上。
剛在圖書館內坐下,那個ICO的交易也可以是一本書,有買有買有借有還,如果圖書用上區塊鏈技術,那麼這書全部轉手的經歷就放在不能沒掉的記錄鏈上。小城大眾市民又能站在這新的數碼鴻溝有利的一面嗎?
AY 20180523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