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存檔,豆瓣傻逼】以戰爭、愛情與電影的名義,賦予我力量
關於女性主義的電影,有很多不同的拍法。有些是衝突的、刺激的、性感的、嚴肅的……一說起這種類型的電影,第一個冒出來的形象,大概是影片中Phyl那樣的女強人,果斷俐落,咄咄逼人,著褲裝毫無女性的嫵媚,碰上這樣的女上司,想想就會肝顫。
然而,Their Finest的女主角,Catrin一看就不是這樣的形象。她溫柔含蓄,眼眉之間還有著演員Gemma扮演Tess的時候那種羞怯和一往情深,正是男性最喜歡的形象。而Catrin的性格,在二戰時期,經歷過女權運動洗禮的英國社會,也是最討巧的。她不傳統,有自己的事業與追求,願意為愛勇敢私奔;但又不太過特立獨行,她給自己買戒指,扮成已婚而避免議論,姓氏隨男友,甚至連名字也跟著改成男友家鄉威爾士的叫法。
在戰時特殊情形下,Catrin抓住了機遇得以在電影業大展身手,她的敏銳與才華令眾人刮目相看。而襯和她的性格更真實的,是她識時務的一面,她謙謙地推銷自己的提案,獲得一致讚賞認同之後,會羞澀地微笑著接受主管們的讚賞認同。編劇室的男人們做決定的時候,她會靜靜地在一旁聽著,適時地插上幾句話,給出幾個好點子。
所以,影片也沒有刻意製造男權與女權之間的衝突。男主角Buckley一開始獨斷霸道,看不上Catrin,更多是出於文化人的自負。唯一能觸及神經的對白,大概是那句「如果你要做個女權主義者,就從整理乾淨辦公室開始。」而面對Buckley對她的不屑和諷刺,Catrin則不卑不亢地回應,她賭氣地把辦公室整理一新,給自己騰出更寬敞的位置;當Buckley無視她的建議,她會繼續爭取,直到雙方妥協達成一致;當Buckley開無禮的玩笑的時候,她則會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所以,這對愛侶從一開始便不存在所謂的壓迫或者針鋒相對,而在插科打諢之間,愛意已明。
只有更激進的Phyl是清醒的,她一早便告誡Catrin,等到戰爭結束之後,男人們就會把女性塞回原來的盒子裡,而他們會害怕,如果女性們已經不願意再回去了。
片名Their Finest,取自於邱吉爾在戰後的一篇著名演講,it was their finest moment。確實,對於戰時女性來說,儘管轟炸和戰爭讓生活變得艱難,可這是她們參與社會,爭取自己權利的finest moment。當適齡男子紛紛參戰之時,無數的崗位不僅由女性擔當,更是無可取代;而當需要全民動員的關鍵時刻,吝嗇的男性才會願意把聚光燈分享一部分給女性,所以,才會需要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反映敦克爾克大撤退的政治宣傳電影。
戰爭和苦難是可怕的,它們會帶來死亡、噩耗、恐慌、轟炸和拮据不安的生活,但同時它們也能賦權於人。這不僅僅是Catrin一個人,那些在轟炸廢墟之上努力砌出新生活的普通市民們,戰爭賦權於他們的,是樂觀的精神與勇氣。而Sophie Smith,一個上年紀的單身女人,甚至不敢去停屍房認弟弟的屍體,卻很快振作精神,主動提出會繼續弟弟的演藝經紀人事業,她的魄力讓Ambrose不再固執,更開啟了事業第二春,她更大膽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僅是女性,還有Ambrose,一個沉浸在過去的過氣演員,他已經年老力衰,既看不上當下的影壇,而當下的影壇也看不上他,接到的都是敷衍的配角,聚光燈是屬於年輕的面孔的。Catrin的遊說,更是她的敏銳與才華,讓Ambrose找到自己行將就木的演藝事業的新希望,這一段經歷更改變了他;而當Catrin因為Buckley的死而放棄編劇事業的時候,這一次是Ambrose來鼓舞她,「對於你和我來說,這是難得的機遇,我們應該把握它,而不是讓死亡籠罩著我們。」
我想這部影片之所以足夠女權,正是因為她不僅僅是關注女性獲取權益這一單一議題,它關注的,是更多的弱勢群體,在最困難的情形下,他們如何綻放出自己的光芒,更願意挑戰自我,接受改變,讓自己成長。
而讓Catrin成長的,還有愛情。她的第一段義無反顧的愛情,是出於對對方才華的傾慕,而願意無條件地犧牲自我去追隨他,因此,當Catrin有了自己鍾愛的事業的時候,在對方眼中就是一種背叛。而她從來無需仰視Buckley。Buckley不停地讚賞著、肯定著Catrin在編劇事業的才華與進步,是兩個編劇人的惺惺相惜讓他們走到一起。對於我來說,無論是「你真漂亮」、「你好性感」,都抵不過「你比他們都才華橫溢」「你最近的寫作狀態非常好」,我能感受到Catrin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心中的甜蜜。當自己在所熱愛的事業的每一個進步和成就,都能被平等地賞識與肯定,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了。然而,愛情或許讓人欣喜,也讓人沉淪,當Buckley去世,關於電影的一切對Catrin來說都是觸景生情。不過她最終選擇記起的,是Buckley的信任與鼓勵,促使她敢於更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創意。來自愛人的聲音,並非是她的禁錮,而是賦權於她,讓她更自信的動力。
而這部影片既然是關於電影,必然也要來說說電影,電影不只是娛樂,更同樣能賦權於人。銀幕上上演著撤退中的喜怒哀樂,看電影的人們,同樣跟隨著影片一起又哭又笑,而坐在影院中的我們,看著銀幕上他們大笑、流淚、緊張的時候屏息凝神、勝利的時候忍不住大聲叫好,也一起跟著又哭又笑。Catrin在這些普通人的笑與淚中,感受到自己寫的電影有多好,更看到自己工作的意義。電影不只是給人帶來一時的美夢與快樂,電影是創造,它創造的是想像的空間,大膽的可能,讓人去抗爭、去樂觀而能動地改寫並創造未來和希望。這部影片讓他們衷心認同女性的勇氣果敢,認同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樣,投入戰爭,為國捐軀,甚至發揮更大的作用。當影片結束的時候,觀眾們感慨地說「這才是我們的姑娘」,這部影片讓他們認可並由衷的相信,英國姑娘們不只是會做家務、料理花園、穿漂亮裙子和喝下午茶的;英國的姑娘,是在深夜,敢於違抗暴戾的父親,敢於面對黑夜和波浪的不安,駕船出海直到數十公里外的敦克爾克,把他們的孩子們安全帶回家的姑娘。電影更能賦權於人,故事原型現實中的Rose寫信告訴Catrin,她開始報讀課程學習機械工程,真實生活中,因為引擎故障她們的船甚至沒能開到公海,可是看了電影後,她想既然影片中的Rose有能力修理螺旋槳,那麼她也可以做到。
Catrin更看到,自己作為女性電影人的意義。她的工作不只是寫那些男性編劇人沒興趣的「婆媽」對白,正是因為她堅持不刪減姐妹倆的戲份,堅持把劇本重點放在姐妹倆身上,正是她提出讓Rose在劇情關鍵時刻把螺旋槳修理好,也正是她帶著深情,以女性的敏銳與細膩所寫的結局,讓這部原本的國家機器的宣傳品,能有真摯的情感打動人心,它寫出的不是戰爭的恐怖和對人性的扭曲,而展現了戰時女性的魅力與光輝。
這是一部向戰時的倫敦人致敬、向戰時女性致敬、向電影人,尤其是女性電影人致敬的電影。確實,這是their finest moment,無論對Catrin,對Phyl,對Buckley,對Ambrose,對Sophie,還是對Rose&Lily來說。這並不僅僅是因為時局的特殊能讓他們嶄露頭角,戰爭摧毀生命,帶來絕望和黑暗,但有著堅強靈魂的人們,卻不會怯懦,無論是戰爭、電影,還是愛情,都不是拘禁他們的枷鎖,卻賦權於他們,讓他們去大膽創造,改寫,想像一個從未想像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