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藝術品與社會責任:王力宏和撒古流
有人說:藝術歸藝術,畫家/歌手的操守問題,不影響我們去欣賞他們的傑作。論及藝術家的社會責任,一直是眾人反覆爭論的主題。
近期,除了王力宏的新聞,藝術界鬧得沸沸揚揚的原住民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性侵事件也是一例。曾獲國家文藝獎的撒古流,日前遭爆料多次性侵及性騷擾其他女性。以致於即將開辦的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本來預計要展出他的作品,也為此決議暫緩展務。
換言之,對北美館而言,藝術家的道德瑕疵會損及本人藝術品的鑑賞與展出價值。
撒古流與王力宏事件有所不同,王力宏損失的是後續與其他廠商的代言合作。對廠商而言,最看重的不是王力宏的作品(歌曲),而是他本人具備的影響力及聲望。也因此,當王力宏的聲望受損,自然也直接影響了他的代言機會。也因此,這似乎不影響我們去欣賞、傳唱王力宏的歌,雖說這些歌曲裡所傳達的歌手專情形象之塑造淪為笑柄。但無損其音樂性與歌曲自身的魅力(只對其歌迷而言)。
而作為原住民文化英雄角色的撒古流,一方面因其原住民身分之符碼獲取藝術界地位,另一方面又藉此涉入部落文化和主流文化間的衝突。然而正是撒古流通過其藝術(行為),積極在社會議題上發聲,才導致隨之而來的反差(何況涉及性暴力的敏感議題),使自己在社會上建立的形象與聲望瓦解,甚至影響自己將來在雙年展臺灣館的展出(作為臺灣社會在國際上的展演代表),禍及其作品,其藝術成就無法與作者本人的社會形象乾淨切割。
當藝術(行為)做為藝術家/藝評家涉入公眾議題的介質,使其擁有相應的話語權時,須面對隨之而來的操作風險及社會責任。不然就會像這次撒古流事件一樣,延伸出無數的案外案,或是其他藝界人士的前科連環爆等等,藝術/學術界的保護傘作為共犯結構的一部分,不會永遠有效。
簡單來說,只能怪自己在業界聲名狼籍,導致眾人鳴鼓而攻之。身在網路時代,形象的操作與維持本來就需要更加謹慎。
※原文刊載在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FACEBOOK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