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異鄉人——中大校長見面會後記
幾天前收到中大的郵件,邀請學生們與段崇智校長見面,探討香港時事。郵件中標註的語言是粵語,普通話和英文。抱著對一場理性多元的討論的期待,我冒著八號風球留下的不大不小的雨從旺角跑回了中大。
會面的地點是一個擺滿椅子的籃球場,未進門就能看到一片黑衫和幾頂黃色的工人帽,是示威的色調。即便我提前了15分鐘,前排的位置也還是都被佔滿了。我坐在了後排一位新西蘭同學旁邊,目所能及處還有兩三位外國學生,其他全部是本地生。
段校長進來時,人群中發出一大片呼聲,我聽不太懂他們在喊什麼,和旁邊的新西蘭人一樣迷茫。然後活動開始了,主持人李立峰教授開始了飛快的粵語開場白,我只能聽懂百分之八十。段崇智校長講話較慢,我可以百分百聽懂,但我身邊的新西蘭人只能一直低頭玩手機。終於到了QnA的環節,新西蘭同學興奮地抬起頭,只聽到了學生繼續用粵語提問,校長繼續用粵語回答。我幫他翻譯了幾次,但最終因會議節奏太快而作罷。最後他聽了一小時天書后離開了,聽滿兩小時的我最終也沒有聽到一句完整的英語或普通話。
至於QnA的內容,則是無窮無盡的質疑與追問。
循環A
學生質問校長:你同不同意建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校長答“我建議成立一個‘communication platform’”。
”Communication platform是什麼?”
“是一個各方交流的平台,定期給政府提建議,等等等等。”
“那你支不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我建議成立一個‘communication platform’”
... ...
循環B
“為什麼不作為大學校長向政府提議?”
“中大是學校不是政治機構,支持言論自由,包容多元觀點。”
“可是現在大家觀點很統一,如果所有學生都持同樣觀點,學校是否應該表態?”
“言論自由,多元觀點”
“可是現在觀點很統一”
“多元觀點......”
... ...
我真的搞不懂,校長為何不願意開誠布公地與同學們談呢?為何他寧願不斷重複那空洞的“多元觀點”四字,卻不願意告訴大家是誰持有其他觀點呢?為何他明知內地生甚至海外學生可能持有不同觀點,卻召開一個這樣純粵語的見面會,變相地把內地生和海外學生拒之門外呢?為何大學沒有提供平台讓本地生和內地生交流辯論,而是用語言把內地生隔離開來,再對門內的本地生說這些不痛不癢,既不能讓他們感到被支持又不能讓他們感到被尊重的官面套話呢?
昨天的七區集會中,來自內地的教大講師黎明形容自己是個「異鄉人」,又說在現時的香港,每個人都是異鄉人。中大的校長見面會給了我相似的感覺:內地生毫無疑問是異鄉人,被從開場白時就定調的廣東話隔離在討論之外。但香港學生又何嘗不是異鄉人?他們撕心裂肺地喊出自己的質疑後,得到的只有校長再重複一遍早已準備好來應付他們的script。看起來,他們是這次會談的主角,但會談的主辦方只是當出氣筒讓他們洩憤,擺出一副“你們鬧吧,我不跟你們計較”的架勢,從未把他們當成勢均力敵的對手甚至理性的成年人。
順便提一句,黎明講師的講話讓我覺得很驕傲,就像ABC看到尚氣選角的那種驕傲——終於有人站在聚光燈下,告訴香港人有很多新移民也理解和支持他們。我曾經在一個即將來港的內地生群組里安撫了一下那些以為自己到香港就會挨打的同學,告訴他們香港示威者並不會無故毆打市民之類的基本常識。有一人甩出了胡錫進的微博,說香港現在是要推翻政府,自立門戶。我告訴她香港人訴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五大訴求。我反復揣摩過用詞,盡全力用最溫和的語調講述了這兩點最基本的事實,而那位同學看後只是默默地把自己的群暱稱改成了“勿理傻逼”。看看這刺眼的四個字,再看看朋友圈里鋪天蓋地對五星紅旗的愚忠,比起什麼廣東話校長見面會,這可能才是我最覺得自己是異鄉人的時刻吧,畢竟見面會上的我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而朋友圈里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家,即便是建立在“父母”的威權與自己的無知之上的家。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