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觀後感
Well 電影是感人的,我甚至品嚐到了滑過口罩和臉再到我嘴邊的眼淚的鹹味。
但這是歷史故事的力量,文字加影像加配樂一定是煽情的。
真的很像流水帳,除了不可能拍的敏感年份沒被記進這本人生日記。一些剪輯是乾淨俐落的,很好地省略了(更多的)沒必要的情節。可是仍然顯的走馬觀花,光是情感線都有親情友情愛情事業情同事情舞台情世界情等諸多條 符號化、蜻蜓點水、靠觀眾結合現實才能體會到的感情線。
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梅艷芳不僅沒成為一個豐富的形象,反而更加單薄了。彷彿直接拿個牌子寫給你看:梅艷芳是個重友誼、有大愛、有才華、愛舞台⋯⋯的人。
比如梅艷芳和張國榮的友情,可能只有最後兩人互相隱瞞病情是比較明顯的,其他真的要觀眾自行想像。而且引發想像的方法也 很俗,直接告訴你「喔我們要互相成為演唱會嘉賓喔」再播放兩人的演唱會互動。再加上演張國榮的演員,恕我直言,不僅不像,簡直差了十條街。這一part 也就最後出殯的時候騙下我的眼淚。
諸多情感線的轉折點也讓我有點摸不清頭腦。為啥姐姐和妹妹突然就因為結婚的事情吵起來了?又為啥吵完架就要喝醉?當然了我可以想像到原因——但你前面的「親情線」實在有點不夠料啊,讓我怎麼解釋都很牽強。
最後的熱心公益part也讓我很疑惑。首先她領悟到自己應該奉獻的過程,就不是很完整。而其中呈現的對公益的刻板印象,並沒有讓我感覺到「大愛」,反而真的讓我覺得她在作秀⋯⋯比如給露宿者送盒飯:為什麼是露宿者?因為他們「看起來」很慘?那個最開始不接受後面又接受了的露宿者為什麼轉變了?因為他「理應」被大愛感動然後接受施捨?
太多了東西了,真的太多了。我相信如果再大刀闊斧一點,將重點更突出一點,會make sense 很多。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