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哀中大民女:記憶與影相
【原文】
其實今日帶了相機,但我告訴自己,一張相也不要影。很多時覺得慚愧,在攝像機背後的「記錄者」身份,怎麼想都帶有一絲逃避的味道。我明白、我也不勉強自己:總要找到最心安的位置才能繼續前進,每個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但今晚我要讓自己解放出來。
這才發現了,原來盯著中心的圖像出神時,旁邊的燭光會開始跳舞。那一刻的感覺真是奇妙,看過無數張維園晚會都不會見到跳動的橘紅色。我是一個沒置身過社運的人,也沒有享受過「自由集會」的基本權利,太可惜了!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陌生公民之間的微妙連結。我扶起一支蠟燭,旁邊的同學說了聲「唔該」;有同學用蠟燭擺出民女的樣子來,大家一起點亮......
只是叉手站著,我多了很多思考的空隙,思緒不停地飄啊飄。突然一句「媽媽我餓,但我吃不下」,頭束白布、互相攙扶的天安門大學生馬上浮到眼前。如今還有多少中國人以如此視死如歸的決心來「愛國」?
空氣中瀰漫著檸檬草香——蠟燭是IKEA的香薰蠟燭。放歌的同學兩次放出了「網絡安全隱患」的前奏,又緊急暫停,在場聽到的人都會心一笑。
哪裡有什麼大台呢?只是一群赤誠心的大學生。
很久沒有提筆寫字了,感謝這個小型集會,讓我再手寫感言。
明知一切都會在第二天消失,還是要好好記住。光線,氣味,思緒,音樂,還有歷史。只要我們一直談起,它就永遠不會消失。
平安夜快樂。
2021.12.24
中大 民女
【後記】
首先感謝學生報的相片,讓我還能把當時手寫的內容打出來,再寫一個反思性後記。在場時我秉著「唔影一張相」的理念,所以也沒有拍自己寫的。脫離記錄者身份後,才發現記錄真是非常重要。
之所以在今天選擇不照相,是因為我意識到「影相」作為一種媒介,在拍攝、傳播和觀看的全過程都會造成一種虛假的「在場感」。用相機看到的世界和眼睛看到的世界是非常不一樣的,反而會忽視現場的其他元素;而傳播到社交媒體會有「打卡」式的自我安慰——「我來過」;觀看圖片也會有「我知了」的滿足感。我並沒有說哪個環節「不正確」,只是適時的反思還是必要的。你說,照片和視頻怎麼能體現出現場的檸檬草香呢?
再讀一遍,真的覺得有很多可以再修改的地方。但我也不打算再改了:就讓一切停留在現場吧!(比如我發現原來自己有那麼多繁簡交雜(所有的「蠟燭」,檸檬,等);有地方多寫/少寫了個字;...)
但手寫體也有它的力量:它親密,它真實,它是我思想最赤裸裸的一面。一位朋友提到我在裡面的修改(本來寫的是「我是一個沒經歷過社運的人」,然後把「經歷」劃掉,改成了「置身」)。也只有手寫才能展現我當時的心路歷程:我並非沒有經歷,只是沒有置身其中。
正如文中所寫的,我發現了很多有趣又重要的細節:像是閃躍的燭光,空氣中的香薰味,還有兩次播錯的「網絡安全隱患」。這些才是構成公民場面最真實的畫面:有直擊心臟的力量,同時又有非官僚的人情味。這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集會,但還是改變(或說「充實」?)了我對「集會」的想像。
在全是短句的民主牆上貼上這麼一篇文章也是我認為有意義的:我相信故事和情感更能改變人。
今天是好複雜的一天,八百年沒哭過的我在宿舍嚎啕大哭,把另外兩個室友驚得大氣不敢出,整個空間只有我的啜泣聲。然後我覺得好累好累,荒度了一下午後在黃昏來到大學站。我更加確信了自己是個膽怯而懶惰的人(which i totally accept),所以我格外感激勇敢的人們。
準備好好讀讀六四的史料,才能真正記住。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