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寓森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我如何成為一個讓小孩自己選擇的爸爸

寓森
·
·

在看完三個小孩及周遭朋友們的回饋之後,我不得不去探究,我是如何成為讓小孩自己選擇的爸爸?我有一個讓我可以自己選擇的父親嗎?嚴格說來,「沒有」。

父親是一個很聰明、負責任、愛家的男人。對小孩的教育無比重視,是鄰里間所謂的「成功父親」的典範,三個小孩都是「師」(會計師、醫師、老師)。從我們小時候就不斷地把他的想法與理念灌輸給小孩,非常積極地影響小孩的想法。

我究竟如何被父親的想法影響,說真的我無法確定。我自己的主觀印象中,我沒有很同意他的理念與想法,甚至感覺到一種壓迫感。一樣,很幸運的,因為應付功課不困難,所以有很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發呆、跟同伴玩耍、看大量的課外讀物(看來閱讀這件事情真的很關鍵)。然後順著當時鄉下很流行的風氣,送小孩去私立住宿學校,國中時期就「很開心」的離開家去一所很嚴格的私立學校,充滿了非常不健康的打罵教育。

之後的學習情況就先不多談。簡單說,我上了台北的第一志願高中,然後背負台灣成績好的小孩的宿命,被逼著讀醫學系。

沒錯,是被逼的。當時的我喜歡哲學和物理。哲學系那是一定不可能的,物理系也不遑多讓,不會是那個年代父母親能同意的選項。我沒有選擇反抗,因為他們給我太多的愛;我也不怪他們,畢竟那是他們的價值觀;況且醫師這行業給了我生活上相對優渥的環境,不用經歷很多挫折。

然後又一次,很幸運地,我在醫院實習中到了精神科,確定它是我的選項。父親再一次反對,覺得精神科太冷門沒前途。

這一次,我只對他說「這是我之後一輩子的人生,很抱歉,沒有討論的餘地」。

回到文章的主題,或許是因為自身的經歷,讓我不願意我的小孩經歷跟我一樣的過程,我做了跟我父親完全不同的選擇。不想過度灌輸他們我的想法,雖然這真的很難完全避免,但至少讓他們自己探索與決定是可以做得到的。

那究竟為何我會與我父親做了不同的選擇?說真的,這也很難說的清楚。是人格特質的不同嗎?應該有一點;是人生經歷與世代的文化差異嗎?我想這一定也有影響。但是這些都是人無法完全選擇的啊!

到這裡為止,我唯一能確定的一點是,閱讀提供了我一個寬廣的世界,讓我在環境不鼓勵的狀況下,可以有空間繼續自己的探索,從而在醫學系畢業時,最後堅持自己的選擇(雖然還是有很深的遺憾)。但閱讀的世界目前還是有它一定的門檻,也不是一切的解答。

寫到這裡停頓了很久,說真的,寫不下去了。很想有個什麼漂亮的結論,但沒有。這些是我很個人化的經歷,我們家也不是很「典型」的家庭,寫出來無非是想讓大家有機會聽聽不同的聲音,有可能有不一樣的想法,那就夠了。

或許沒有結論比較好,我對自己的人生也還沒有結論呢!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