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父母應該支付留學費用嗎?
今天看到這則新聞 清秀女碩士恨警衛父不給錢 竟在教室走廊殺人!屍被拖行腳磨到見骨 真的感到非常震驚與憤怒,原因是父親無力資助海外唸書費用,難道如此就要痛下毒手嗎?
留美碩士江姓女子僅因父親無力資助海外唸書費用,竟在返台一年後,與男友共謀持榔頭殺害父親,並載運到山區棄屍,行徑令親友痛批「泯滅人性」,死者一名友人也驚爆,江女與張男在美國念碩士班後期,因積欠學費未繳納,導致無法領到畢業證書,去年被迫返台,兩人怪罪江父不願伸援積怨已久,才籌畫這起殺父計畫。
看到這個新聞其實讓我想到@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曾經提過在夏威夷唸書唸到一半因為沒有錢而毅然決然休學返回台灣,靠著自己的力量賺取學費之後再重返校園,還記得我看到文章時感到非常激勵與佩服,丹尼爾從來沒有怪罪過自己的父母也沒有怨嘆過自己出身窮困,憑藉著自己的力量讓自己的人生扭轉,是非常正面的例子。
再來聊聊關於留學的費用到底是否是父母的責任?我個人認為父母從小應該灌輸孩子賺取金錢的辛苦,現有的生活並非憑空得來,並非只是眼睛看到的物質,連水電瓦斯都是需要費用,需要花父母多少的努力及時間才有辦法賺取。
從小我的父母就教導我們不要羨慕別人、不要跟別人比較,我們跟別人的家庭不同,我們有得吃飽穿暖就應該要滿足,而且從小我們完全沒有零用錢,我也沒有印象除了打公共電話之外還有需要用到錢的時候,唯有過年把部分的紅包存下來買喜歡的錄音帶(CD)或是偶像明星的小物,家裡的兄弟姐妹們也從來沒有人會要求父母買衣服、買任何我們喜歡的東西,因為我們很清楚父親賺錢的辛苦,也從父親身上看見他如何節儉養活我們全家。
但說也奇妙,我們從來也不覺得自己缺乏什麼,也不會看到同學有什麼就想要,直到現在,我們看到別人有什麼東西也從來不覺得跟自己有何相干,完全不會燃起一股他有我也想擁有的念頭。
從小的家庭教育真的非常重要,父母的言行及價值觀都會深植在子女的腦海,比如三、四歲的孩子會模仿父母說出什麼東西好看、什麼事情很棒,無形中把父母的對很多事情的評價複製貼上,若是錯誤的價值觀在長大之後沒有被導正或是經過自行獨立思考,就很容易執迷不悟。
我相信新聞中的父親一定是很愛自己的女兒,也極盡所能的從小滿足女兒的需求,但是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是萬能,我們家裡現在所擁有的也不是永遠都會維持現狀,萬一哪一天有突發狀況,大家都應該要能感同身受共體時艱,當然父母有養育子女到成年的義務,但子女也不應該把父母的義務無限擴張,更不應該認為父母沒有滿足自己就是虧待自己,這些都應該從小時候就要教育起,當孩子哭鬧希望父母順從他們意願的時候,就要引導他們去思考,哪件事情是父母必須義務要幫孩子做的?哪些事情其實沒有做也沒有關係?不要認為小孩子年紀小就不懂,事實上他們比我們想像中來得懂事也更好溝通。
真正難溝通的是成年以後,因為思想已經幾乎定型。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當父母的經濟狀況良好時,別讓孩子知道的太多,但若是家裡經濟狀況不好的話,則是肯定要讓孩子知道,別讓孩子有錯誤期待認為父母有能力,也不要為了跟其他家長比拼面子而讓自己打腫臉充胖子,其實長遠來說對整個家庭而言都是不健康的。
至於父母是否該支付留學費用?我認為這要看父母的經濟能力,很多子女會認為家裡明明有能力為何不幫我出錢?但是你們有想過父母的那些積蓄是他的養老金嗎?你們只想到眼前自己需要這筆錢,但有想過父母年老後怎麼辦嗎?難道你保證有能力養父母嗎?
真的想讀書,方法有很多,知名作家謝哲青就曾經貸款幾百萬出國深造,或是申請獎學金、先工作幾年存到錢再讀書都好,千萬別認為負擔留學費用是父母的責任,當然父母願意也有能力負擔是最好,但不要認為一切都是自己該得的。
但願這個社會能少一點怨懟,多一些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