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讀|書
讀書心得
讀|書
讀|書
讀書心得
跟著繪本逛市場!/《出發吧!環遊世界24個傳統市場》
逛市場應該是我自由行裡最有趣也最意外的行程了!好像除了香港澳門我沒有特別逛過市場外,東京、大阪、首爾、曼谷、清邁,我應該都為了想要看當地人生活,會試著探險跑去不怎麼熱鬧也沒有什麼觀光客的小街小巷,看當地人會去哪裡買東西,有時會有意外的收穫!
誰能替誰決定要不要活下去?/何致和《地鐵站》
本來以為這部小說可能會有什麼令人真的感到「非死不可」的絕望,想讓人同理了選擇自殺的人的情節;也不像何致和自己在後記說的「以為自己寫了一本沉重的小說」,而是讓人有種鬆了一口氣的發現:其實很多人在選擇死亡時,不一定是真正感到絕望的,有時也許就是恰恰地在那個瞬間眼前的光被遮去,或者只需…
終於有空讀書的日子!(準備農曆年的閱讀清單)
在夜深人靜的夜裡,能在那樣極為安靜空氣裡與書本相伴是非常美好的時光!
讀漫畫認識台灣——《民主星火:1977衝破戒嚴的枷鎖》
關於「認識台灣」,在政黨輪替前出生的台灣人,都是一點一滴的往回認識,與我們所學、所受的教育思想有極大的落差,也跟我們所認識的台灣有些出入,有些人依然是避而不談,有些則是認為「不知道好像也沒有關係」,更有很多人可能在某一個瞬間因為某一個事件,通透了心裡那種總是說不出口的疑問,發現了…
我喜愛的十本書:戲劇、電影、攝影與台灣的故事
我看著自己的書架,想著要挑哪十本來寫,還是覺得自己書讀得太少,特別是其實讀完、寫完心得就幾乎忘記了XD。這大概是一種順著年歲的變化,認真地向體力及記憶的衰老妥協的緣故,畢竟記憶最好的青春期沒看什麼書,也沒有錢買書,更沒有空間收藏書,真的開始喜歡閱讀且有習慣閱讀的年紀,已經是工作炸…
《冬將軍來的夏天》/一個夏天,一場性侵!
甘耀明的《邦查女孩》一直待在我的電子書櫃裡,那本《喪禮上的故事》也一直在我的書架上,它們都被我翻閱幾次,卻沒有真的讀下去。一直到看見《神秘列車》的紙本封面改版後,才請朋友幫我買下,讀起甘耀明的字。但卻又因為《神秘列車》的字太小,每回都要先換副眼鏡才好讀而進度緩慢,結果竟因為rea...
從消滅「小小的放棄」開始做起,跟著瀧島奶奶做體操!
這本書不只適合所有中高齡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以閱讀,也適合所有腦子卡住的中年、青年們看:不要擔心啊!人家瀧島65才開始運動,70好幾才學會游泳,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趕快起身吧!
20220730周慕姿《羞辱創傷》新書分享會@誠品大遠百
後來,我不再需要這些關於心理創傷的書了。若有需要,我想是因為我想知道在別人心上有哪些創傷,好讓彼此舞刀弄劍時,可以有一個人能閃避,而不要一直都是兩敗俱傷。總是,關係裡要有一個人柔軟,才有機會解開糾成一團的結,也要有一個人是強壯的,才能保護和包容對方,以及那一段想要維持的關係。
世界末日來臨之時,追憶似水年華!
這是一本相當孤獨而且自言自言的小說(XD)。我想這也是七◯年代中後期出生的這一代,在此刻走進中年之時,對時代發出的一點聲響,也許不是那麼鏗鏘有力,但用這樣自言自語的方式,與世界末日的孤獨對抗著:對未來再沒有心力有諸多擁有希望的想像,至少還要有一點力氣與之對抗!
《書怎麼做出來的?》看作者尋找靈感、繪者分鏡構圖,及編輯出版流程!
雖說這是一本有著注音符號給孩子們閱讀「書怎麼做出來的?」的繪本,但對於有志想要將寫作、繪圖當成職業或是「夢想成為作家、插畫家」的創作者們,它也是一本非常簡單進入創作及出版的入門書。
死亡是最絕美的綻放!/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
生的時候人們總是渴望著愛,若沒有了愛或被愛的對象,或者失去了對愛的渴望,是否就只剩死路一條?關於這樣說著生與死、愛與被愛或不被愛的故事千篇一律,但《你不能再死一次》也許是這些故事中,少數能夠走到末了不在乎從彼此觸碰傷口開始重建對活下去的渴望,好像這麼把自己交給同樣千瘡百孔的人也不…
以亞斯作為一面鏡子/《不動怒,與亞斯伯格症孩子親近溝通》
每回提起「亞斯」這件事,總是會引來或多或少的「藉口說」,彷彿「亞斯」就是一種拿來作為行為模式上劣質的搪塞,但「作為一面鏡子」,與亞斯柏格症的相處,常常讓人看見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有沒有花時間了解」「有沒有耐心聆聽」「能不能夠換位思考的包容」⋯⋯
自信來自日常的累積/《郭婞淳:舉重若輕的婞念》
能夠撐起「頂尖運動員」頭銜的郭婞淳,有的不只是世界舞台的上世界紀錄的成績,而是她那股將「舉重」視為一種極為藝術表現的「婞念」,在追求頂尖的過程中,她同時自信地將自己精心雕硺的藝術品閃耀地展現在眾人眼前,並讓人們相信:追求極致是種極為美好且值得的事情!
每個人心中的流行音樂病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流行音樂病,熊儒賢的《我的流行音樂病》寫出了那個華麗年代曾經一起經歷的每個人心中有過病,一種瘋狂與流行音樂相伴的病!
十五年前讓人嚮往的台灣出版/《好書》
這本書中提及了不少當時出版產業對未來的期許,以及對時代快速的變動和閱讀習慣的思考,十五年後再拿出來讀,不免有著「台灣出版好像跟台灣薪資一樣,都停在某一個點上,也許有在動,但速度永恆跟不上通膨」的感覺,但沒有變的是那幾年間讓人從中感受到那股強大會讓人想投身而入的吸引力,依然那樣閃耀動人的打動著我!
那些無法成形的恨,總是吞蝕了自己!/《樓上的好人》
關於這島上的城鄉故事,雖然多半都是有著千瘡百孔,尤其是那些每個人心裡都有的破爛事。《樓上的好人》說的柏林是個遠方,象徵也意味著:大部分的人不是該從舒適圈離開,而是在心裡選擇一次逃離,懂得了怎麼樣才是舒適的,也許心才有機會被鬆綁了!
宛如電影情節般的精采——《以太奇襲》
但無論如何,要不是讀了這本書,我真心覺得人們趨之若鶩往虛擬貨幣的世界奔去,都像是被下蠱一樣讚嘆著師父在網路上呼喊幾聲就有哐啷啷錢掉下來的聲音。邪教一般!
用Pi錢包買readmoo電子書搭配AP推書連結再省7%!
大部分想買書時就東問問西問問有沒有人有折扣碼可以讓我用?如果已經是折扣書,例如最常見的3書75折,或是單書活動的折扣,就不太需要折扣碼,怎麼樣都是打了折的方案會比折扣碼省錢。那麼,如果還要在這些折扣中偷一點省錢的空間該怎麼做?
在尚未成為男人以前,我們先是長成了大人!/沈信宏《成為男人的方法》(之一)
我有一度懷疑,那是不是單親媽媽的家庭裡,必然會上演的戲碼?以致於我們都深深相信「男人,不值得信任。」卻又必須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論生理性別為何,終究有一個人必須努力扮演好那個極度不被信任的「男人」的角色!於是,我們遺忘了我們還是孩子的樣貌,在還沒成為男人前,先是長成了大人!
《鬼地方》/那個家鄉,那個鬼地方!
讀《鬼地方》的時候,一直感覺好悲傷,卻又好想知道這個故事怎麼開始的,跟著故事裡的人不斷地回想,是從生不出兒子的那一刻?是從陳天宏手裡握著那個硬挺?是從跳入泳池的那一刻?是從小王進不去五姊的陰道?還是從吊死在竹林的那個女人開始的?
電子書系列/我用過的電子閱讀器之mooInk S使用心得!
關於閱讀,我想紙本書和電子書都是閱讀。一直抗拒數位化這回事似乎有違「出版」本身的意義。我一直相信「紙書不會輕易地被取代」,但「閱讀」及「出版」不能一直停留在紙本。
《女性貧困》從貧困到貧困!
像這些貧困,不僅是發生在日本的二○一四,更是未來持續的惡性循環。社會支持系統該怎麼接住這些貧困?還能怎麼提供這些隱藏在社會角落裡沒有發生、沒有伸出手求援(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求援)的貧困階級?社會又該怎麼在這樣的「女性貧困」裡替這些女性找出不要那麼艱難往前走的路?
我在沈信宏的文字打開寫小說的腦袋,我從吳明益的文字開始重新閱讀小說!
是什麼原因讓所有的人認為「寫作」非得要得到什麼樣的目的和成就呢?是什麼樣的思想,讓所有像是閱讀、寫作,都必須擔負著多麼偉大的意義呢?
[留言抽書活動]《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每一個人都要求女人愛別人,包括女人自己。
留言抽書,寫心得還送你1000like coin:你所想像的母愛以及如果你是母親你能付出哪些母愛?(如果妳是母親,妳也可以寫出什麼妳認為母親最需要什麼樣的愛和關懷?)
《1的力量》/跟人生一樣,婚姻裡你要保有你自己
劉威麟這本書想跟你說的是「離婚並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要怎麼從中再找回自己繼續面對生活的能量。婚姻是一件需要嚴謹考慮的事(生孩子更是),不要為了有小孩而結婚,也不要為了有小孩而不離婚,有時候必須回到自己的身上思考: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生?
聽吳明益說書
20190120寫於Facebook,無修!一場吳明益談《拾貝人》的講座心得。當時是公開的貼文,後來鎖起來了。剛好搜著facebook的貼文看到了它,就把它轉貼回部落格和matters了。(其實是今天不想寫新文,本來也沒有要貼文。它很適合就拿來貼了。
《我咧唱歌》以母語書寫生命,用以溫暖日常!
本文刊於readmoo閱讀最前線,此一讀者投稿是有稿酬的,大家可以試試!
我的閱讀記憶
延續著@IrisChen 在clubhouse的主題《閱讀臺灣:我的臺灣記憶》討論下來,我想梳理一下我的閱讀記憶和討論後的一些思考。字一直在腦子裡打轉,只好速速記下來。我盡量用年份來區分那些時間,也許比較好對照彼此的年代。如果沒有記錯,我應該是我那一代所有我認識的孩子中,很早在家裡擁有「我可以讀的書」的那種孩子。
readmoo牛年閱讀馬拉松任務!
到現在每每提起「讀書」這件事,我總會忍不住問母親:「欸,為什麼妳有我這種怪孩子?」我說的怪,除了自己本身很多與人格格不入的習慣外,還有一件事是「閱讀」。這個過年期間,母親看著我幾乎沒有離開手機的臉,總忍不住叨唸:「你整天就都在玩手機,什麼事也不做!
《洗車人家》/職業的貴賤及職業的想像!
網路小說火熱的那個年代,我已經在工作了,沒有像學生一樣掛在網上讀小說的習慣,倒是有一陣子跟著寫了一些亂七八糟的小說,讀了幾本蔡智恆,但像是九把刀、藤井樹都是後來才從影視作品往回追。本名姜泰宇的敷米漿,也是當時書背上常見的名字,但好像也記不得他有什麼作品,但正確說是:那些書名多少記得,卻沒有刻意記著作者的名。
一本被書名和書封耽誤的好書《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
初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不由自主地幫它接了後面那句大部分人很喜歡接的話:「你就不要管別人怎麼講就好啊!」我每次都會在心裡murmru:「what the fuck!!!那怎麼不叫他們閉嘴不要碎嘴我的行為?」又或者我會挑釁地問:「是他們太在意我在做什麼吧!
《拼裝家庭》/單親.多元成家的共住想像!
沒意外地我非常喜歡亞海寫的這個故事和題材,讓人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多元成家」這件事。但很意外的是,離我父母離異至今時隔三十年了,「單親」好像仍然會被帶以偏見的眼光注視著,而且那樣的偏見有一半幾乎來自主角本身,特別是大人們!那是一種人性中的脆弱,也是一種東方社會對於家與婚姻固有的傳統...
《阿媽的女朋友》也許我們還沒從櫃裡出走!
記得在還沒有社群網站的年代曾經數度在《阿媽的女朋友》這書裡不斷被提起的女同志網站瀏覽,想要一探自我內在與外在對於性向的認同。從未曾以為「女性老同志的從前一定被壓抑到無法伸展,交個同性伴侶是件困難的事。」這大概是女性本身就有閨密、手帕交與同性友人較為親密的關係裡遠比男同志輕鬆一些些...
《他們都說妳「應該」》,但妳應該好好去愛自己!
讀周慕姿這本《他們都說妳「應該」》已經整整一年,遲遲沒有替它寫一篇文,一直到看了《俗女養成記》的電視劇,覺得這本書就該搭著這部電視劇一起看。一本是說著女人們如何拿掉自己身上的自我束縛和被束縛的書,一部則是以用輕鬆的方式觀看女性的自我約束和被約束的電視劇。
審察底下的戲劇改編/紫金陳《壞小孩》
我確實喜愛從《壞小孩》改編而成的《隱秘的角落》,它大概可以名列我看過改編電視劇前幾名,四平八穩、緊湊流暢,好像也找不出什麼處理得太不好的段落,角色設定上也沒有過多的刻意,只有幾個小缺點都寫在這篇:《隱秘的角落》/童話才是最殘酷的現實!本來看改編電視劇或電影,如果覺得還算好看或是沒什麼疑問,是不太會回頭找原著來看。
從《雲端上的丈夫》到《歡迎來我家》,窺探軟弱又堅強的內在!
前幾天喝了點小酒,邊跟沈信宏在Facebook聊他的作品。不知為何帶著一點醉意的時候,我常有更清晰的思緒,每每醒來後都得瀏覽一回自己在所有對話框說過的話,會不會說錯什麼話、表錯什麼情。打開對話框,我跟信宏說:好像適合把對話內容整理成一篇從《雲端上的丈夫》到《歡迎來我家》的心得。
在故事裡角色扮演/《歡迎來我家》沈信宏
從《雲端的丈夫》到《歡迎來我家》,兩本沈信宏的作品從散文到小說,讓人讀來都想要狠狠將身陷婚姻泥淖的女人搖醒,讓她們好好看看這兩本出自男性之手,寫盡女性從職場到婚姻中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的心情。總是想跟那些飛蛾撲火或是依循「女人應該」教條的女人說:「別,別太輕易相信妳應該做什麼、...
再見,敦南誠品!
1998年去台北試鏡,小時候不知道哪來的明星夢,以為自己喜歡被注視,有機會北上就讓母親付了機票錢,讓僅有一點交情的同學陪著一起搭飛機去台北造夢。難得到了台北,從松山機場一出,直奔忠孝東路靠光復南路附近巷口的傳播公司等了幾十分鐘、花了幾分鐘就結束那場面試之旅。
女人不要為難女人,也不要為難自己/《女神自助餐》
一直以為我把劉芷妤的《迷時回》給賣掉了,遍巡數回才從書架中橫放在書上頭的地方找到。這本書頁已泛黃到難以辨識到底是幾年前的書,但仍然記得當時是為了「高雄」這個城市而買。沒想先讀了《女神自助餐》才又翻找起這本舊書!說起女性談起在父權社會裡的性別不平等,常會給人一種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之感。
總是想不出來要寫什麼!那不,先來讀《風格練習》練習風格吧!
一次在台北書展看到《風格練習》這本書,實在覺得有趣便買下來。回家讀著這本書同一個事件,透過不同的方式描述,形成不同的風格;起先你會很認真的去思考這個故事最初的情境,簡單弄清楚事件的主軸後,開始從作者延伸的不同寫作方式,變換時序、用詞、語句……然後開始出現些許的惡趣味,才發現偶爾將一件事變換不同風格,也是頗好玩的練習!
阿中部長到底有幾個?來讀繪本《獅子與兔子大對決》
自從疫情在世界蔓延開來,台灣天天開疫情記者會,疫情指揮中心也幾個月沒有休假不間斷向民眾更新訊息。記者會上的對話也常延伸至網路上討論,像是「部長有雙胞胎的弟弟」的玩笑話在網路上開始無限創意的造句:其實部長有三兄弟「陳時左、陳時中、陳時右」……讓我想起這本《獅子與兔子大對決》。
如果非要挑本最愛的書,那大概是想保有童心的自己!
「最愛」這個詞在我的生命裡很少出現。要把喜歡的人事物「框在一定的範圍裡」,它們好可憐喔,我的心也好可憐喔。就好像為什麼女生一定要喜歡花邊粉色、男生一定要喜歡積木汽車?怎麼不能都喜歡?這個「最愛的書」的問題,好像不只一個人問過我,我每次都答不出來。
愛,也總是伴隨著具體的傷痛。/吳繼文《天河撩亂》
那一夜打開電子書讀《天河撩亂》,距離上一次打開它已經是一年多以前,只微微記得很喜歡這個作者的用字和句子,以及他輕柔描述著像是什麼都沒發生的事,但卻又惦記著:「哪日得快點把這書看完。」不料一擱就是一年多以後,沒再往回重讀已經走過的故事,就接續著,反正總會記得些什麼!
我平常不太看書,但特愛買書!
我讀書很慢,以前以為是我有閱讀障礙,後來看了一下閱讀障礙的狀態發現不太像,我還是比較偏向「很難專注」那一種。(但不是「看不懂」。) 這兩天讀完吳繼文《天河撩亂》的電子書,也還是跳過一些我無法讀的部分,另外還在讀電影《外出偷馬》的原著,但舉凡翻譯書我的不專注就更嚴重,除非譯者能把它...
一年後整理《遠處的拉莫》讀後幾則碎語!
時隔一年突然想著要把去年讀《遠處的拉莫》寫的幾則整理成篇張貼出來。去年年底的時候,收到浙江的K給我寄來三本《大象席地而坐》的劇本至今沒有認真拆來看,就是想收藏劇本而已,還幻想哪個台灣的出版社來出個繁體版。但胡波不在了,也不是那種活著的時候有太多的作品,以致死去後會讓人一再出版的偉...
寫給愛情裡所有墊背的雞肋:讀《戒斷曖昧》有感!
在書店看到《戒斷曖昧》這本書的時候,我在心裡笑了出來。這兩年的人生都卡在這詞上,但並沒有談場戀愛,為何總卡在這詞上?我原以為「曖昧」這詞啊,只是在愛情開始前的那個瞬間,或進或退誰也不說清楚的狀態才叫「曖昧」,沒想原來這詞也說著另一種狀態:如同愛情裡所有被拿來墊背的雞肋,被用完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