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ence
Terence

Let's geek and art.

你该花多少钱

“你该花多少钱?”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又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它关乎你生活中有关财务的任何决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会反应你对财务的认知,你对生活的掌控,以及你未来谋划的合理性。

对这个问题最直观的回答当然是,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我能够赚多少钱,就意味着我能够花多少钱。又或者我更加保守一些,我每次只花费我所赚收入的30%。但即便如此,这样的思考方式和消费方式也是错的。这里面隐含着一个陷阱,而这个陷阱是由对“收入”的模糊认知造成的。

如果只是按比例的消费自己赚取的收入,那么,何时能够像富人一般挥金如土?如果你消费的自由度取决于你能够赚取多少钱,那么是不是只要你的赚取的钱的数额超过一定的阈值,就意味着你可以任意花费都不愁了?如果是这样,那或许每一个中彩票的人,每一个体育明星或者娱乐圈的大咖,都应该在获取到巨额财富之后高枕无忧。但现实却是,这些人在一两年之后,依旧尘归尘、土归土,变回了以前那样,甚至比以前还要惨。这简直应验了洛克菲勒的话,把我扔进沙漠让我一无所有,几年后我还能再次富甲一方。把一大堆的钱扔给一个乞丐,几年后他将依旧一无所有。

无论你有多少钱,它都无法为你带来安全感。事实上,很多因为踩到某个风口而一夜暴富的人,反而更加焦虑了。他害怕自己的这些被夺走。事实确实也是,没过多久,也就再一次销声匿迹,尘归尘、土归土了。富人的秘密从来不是能够赚取多少钱,而是能够打造出一台能够自动为他赚钱的机器,为他源源不断地产生睡后收入。所以,能够为你带来安全感的从来不是收入,而是自动收入,是那些不用你做任何事也能够一天24小时不断地给你创造的收入。

巨大的收入,往往只会放大你错误的财务理念,造成进一步的债台高筑。你的收入越多,你的花销就越多,如此就会进入恶性循环,让自己一辈子在这个维持生计、偿还债务的死局里奔波。逃出去的办法是什么?就是打造一台能够产生「自动收入」的money machine。

那么,这和“你该花多少钱”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在于:你的花费多少钱,不应该基于你「赚取收入」的某个比例,而应该基于你「自动收入」的某个比例。按照这样的标准,绝大部分人应该花费的金额都是负数,因为他们的「自动收入」为零。

如何创造「自动收入」?这个问题对一般人来讲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对于熟悉财务并运用得出神入化的商人来讲,那简直再简单不过了:不断地购买能够为你带来收入的「资产」,不断地减少在「负债」上的支出。

那什么是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这个问题其实不必通过多严格的会计术语来叙述,只需要给出一个想象场景即可:当你失去工作时,如果A能帮你渡过危机,那A就是资产,如果它不能,那A就是负债。所谓的理财,其实是在不断地去分别「资产」和「负债」,并下手买入前者而放弃后者。对理财的一个常见的错误理解是:能够通过一项副业多赚一点小钱,似乎这是锦上添花的可有可无的事情。如此观点,当然不会严阵以待、废寝忘食地钻研这项技能。但理财这项技能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如何打造一台可以为你自动赚钱的money machine。这可不是什么锦上添花的小事,这是威胁你生存底线的、绝不可以失守的基础防线!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便可以理解一些真正少有的聪明人的奇怪行为。这些人明明在工作上赚取了丰厚的报酬,但花钱却像一个乞丐。如果你不深究他们背后的行为,你一定认为他们是像葛朗台一样的守财奴,猥琐不堪。又或者是像长辈一般思维陈旧的人,不懂得消费、不懂得享受人生。但如果你细细研究就会发现,他们将自己节省下来的每一分每一毫都投入在打造自己的money machine上了。

这就是对财务的错误认知,或者是缺乏对财务最基本知识的掌握。我们被长辈们念叨,要存钱,要节省。这当然没什么吸引力,毕竟这是自己赚的钱,年轻的时候不享受,难道到老了还能享受得了吗?但这从来不是经营自己财富的正确方式,也不是理解额外收入的正确方式。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节省出来的额外收入,应该投入到money machine的搭建上。早一天搭建起money machine,就能早一天摆脱只能应付生计的困境。比起将薪水立刻消费掉,打造money machine当然要有吸引力得多。

这里涉及一个很微妙的问题。能够产生自动收入的「money machine」这个概念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但应该如何打造它呢,或者,这台机器的零部件应该由什么构成呢?答案非常有意思,能够打造money machine的,就是money本身。money既是你想要的最终产物,又是构建自动化流水线的零件,它既是输入又是输出。通过把money本身当做生产资料、你自己的雇员,让它们24小时不停歇地为你工作,你才能获得一台money machine。这很像养鸡场的母鸡,又或者是马场的种马。

你通过牺牲自己的时间凭借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收入,其实应该是母资金。它最有影响力的使用方式,就是投入到money machine的打造上。这就是为什么说“如果你的花费是基于你赚取到的收入的比例”是错误的。因为这等同于,你直接把养鸡场的老母鸡或者马场的种马给吃了。

而上面那些看似守财奴的聪明人,则会吝啬他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到的每一分钱。因为这些钱都不应该被拿来消费,而应该投入到自己打造的钱生钱的系统中。这也就是大部分人会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更不会采取行动去打造money machine。他们以为赚到的钱只能拿来消费或者存储。他们会刻意地避开打造money machine这样一个类似天方夜谭的想法。宁可用工作的繁忙,老板的剥削来让自己忙碌起来,从而无暇再去思考这个真正重要的问题。无怪乎有人会感叹道:“人们愿意做出任何事情来逃避真正重要的思考”。

如何打造money machine,这当然是下一个最想知道的问题。即便是在前面我们提到了增加「资产」和降低「负债」,可哪些是「资产」?哪些是「负债」?又该如何增加前者而降低后者?《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质朴的思考框架:

增加「资产」

  • 不需我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我拥有它们,但由别人经营和管理。如果我必须在那儿工作,那它就不是我的事业而是我的职业了。
  • 股票、债券
  • 能够产生收入的房地产
  • 版税,如音乐、手稿、专利
  • 其他任何有价值、可产生收入或有增值潜力并且有很好销路的东西

降低「负债」

  • 会计
  • 法律

「资产」项的股票和债券很危险,因为它伴随了很多错误的认知,而降低「负债」则涉及到对会计、法律知识的充分了解。很多人没有仔细计算过,自己会白白地付出4、5个月的劳动力,为老板、政府、银行赚钱,之后剩下的6个月才是为自己赚钱。而要降低这些负债,其秘密都隐藏在这两门学科中。

下面我想重点谈一下「资产」的第一项,即创建一项能够为自己带来自动收益的业务。之所以撇开其它项不谈,是因为更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多数人没有足够的启动资本来购买股票、债券、房地产。又或者是,你可能需要照顾自己的小孩、照顾年迈的父母,而这都涉及隐形的巨额花销,让你没办法将钱投入到money machine的打造上。所以其它的选项和我们一直谈论的财务理念,最多只能促使你不要冲动消费,不要随意把母资金当做自有收入给消耗掉,而没办法为你打造money machine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所以,更务实的做法或许是深入研究一下可能性更大一点的第一条。

第一条,某种意义上可以等价于创业的idea。但这里的描述让这个idea更加务实一些:这个idea或许并没有多大,但它却能够为你带来切实的「自动」收入。找寻idea,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近乎玄妙。它其实很像另一个玄妙的问题:如何能够让自己做出困难的数学题目。让我们先来尝试回答这个貌似更可控、影响力更小、在学生时代再熟悉不过的问题。

稍微成熟一点的数学工作者都知道,独立思考是贯穿数学之路的命脉所在。Alain Connes的名言是:我们无法通过「学习」成为数学家,我们只能通过「做」数学成为数学家。但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未体会过通过长时间的思考解答出一道困难题目的感受。

即便是有波利亚的名著《如何解题》傍身,给初学者的感受或许也只是好像是那么回事,但依样画葫芦就是画不像。只能照猫画虎地假设几个x,y,z,然后,似乎就得出了答案?!这种处境像极了“找寻产生自动收益的idea”这个问题,似乎罗列一些华丽的UI,买一些流量,然后自动收入就产生了?!

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或许来自于《富爸爸穷爸爸》中的隐喻。书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富爸爸为了教会作者“如何让金钱为自己工作,而不是相反”,就把原本给予作者的10美分的3小时工作收益直接剥夺归零了,并提醒作者仔细用脑子去思考如何让金钱为自己工作。于是作者不得不拿着0美分的收入,继续做着3小时的杂货店零工。这样打白工的日子伴随着不断讨论“如何让金钱为自己工作”这个问题持续了三周,终于在第三周的某个下午,发现杂货店每周其实要废除一大批连环画小书。通过和连环画供应商的交谈,以不允许“出售”这些连环画为条件,作者得以保留这些每周本该废弃的连环画小书。作者将这些连环画小书搜集起来放到地下室,开始经营连环画小书图书馆,以每人10美分无限看的价格,开始迅猛地赚钱。

刨除掉这个故事的主角光环带和相应的鸡汤情节,这个故事其实极富启发性,它几乎精准地描述了寻找idea的宏观规律。这个故事中最让人在意的或许就是开头那个条件“剥夺掉作者所有的收入”。你可能会问,至于这么戏剧性吗,非要0收入。给了收入难道就不行了吗?!我想,这恰好是这个故事最精妙的地方。

为什么作者一定要添加一条“没有薪水”这样一个奇怪的条件?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薪水意味着贪婪和恐惧。有了多出来一丁点的薪水,就会渴求多一丁点的消费。而这些多出来的消费,将会把新增收入的优势全部抵消掉。而同时增加的薪水意味着新的恐惧,害怕失去这份高薪的恐惧。须知:最好的奴役就是支付给你超额工资,让你意识到自己不值这个钱,同时又害怕失去眼前的这一切。而这些由薪水带来的贪婪和恐惧,会屏蔽你的视野,让你看不到远方,只能看到自己由贪婪和恐惧组成的欲望。这些欲望就像是驴子眼前永远也够不着的萝卜,让你拼命地追赶,追赶这个虚幻。只要那个萝卜一直在,你就永远看不到你眼前真正发生的事情。无论你眼前有再多的好机会,有再多的金矿和银矿,你可能只会盯着这根萝卜不放。

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的视线从眼前的萝卜移开,不要被欲望所俘获。这也就是为什么富爸爸要把薪水归零的原因。因为没了薪水,也就没有了由此而来的幻觉,你反而更能够认真地观察生活,能够更仔细地去分辨眼前发生的一切,能够更用心地去思考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像李小龙特说的一个隐喻:不要被指向月亮的手指蒙蔽了心眼,而错过了美丽的月色。要找寻机会,首先你得让你的眼睛去看世界,而不是自己的欲望。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维持那奴役我们的薪水而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我们满脑子都是为了维持这份薪水的工作,而看不到其它。

再来就是,找寻自动收益的idea这个问题,同如何做出困难的数学题目一样,属于能够持续提升的元问题。它不像是“追到一个女孩”或者“买到一个包包”这样的一锤子买卖的问题,只要能够解决一次,就一劳永逸了。这是一个永远需要提升,永远需要不断精进的问题。事实上,每个人的天资、家庭背景、朋友圈都不一样,所以没人能够为你定制出最适合你的方法。那个定制者只能是你自己。并且,不同的时代,其打造的money machine是不一样的。很可能这个时代的money machine放到下个时代就成了废铁一块。所以你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观察、不断地与时俱进来保证自己的手头上一直有money machine。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或者秘籍。唯一不变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思路就是:静心观察,仔细思考。而要能够实现这一步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打开你的心眼,能够真正透彻地去观察。只要你能够通过观察而实现第一桶金,你就能过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项技能,并不断地加深、加强。你必须通过自己的眼睛,筛选、找到只属于你的、适合当前处境的money machine打造方式。

总结起来就是:1、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赚钱方法,那个方法只能是通过你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找到,其他人帮不了你。2、要实现这一步,还有一个大前提,你必须把由“薪水”引发的贪婪和恐惧从你的眼前移开。要静下心来,认真观察你的生活,观察你走过的每一处风景,那里藏着只为你准备的、量身定做的机会。

也许你会讲,这似乎是说了当没说吗?不对,这里有莫大的差别。面对打造一台money machine这样复杂的问题上,你只能归纳总结出一些宏观的规律,而不是拘泥于微观的教条。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至少弄清楚了什么是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向应该满足一些什么规律,又会有哪些产生误解的认知。有了这些正确的认知,你才能逼迫自己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例如,很多人会朝产生收益的业务,而不是产生自动收益的业务用力。再来则是不断地警醒自己,不可以沉醉于日常的忙碌,不该畏惧对这个让人战战兢兢的重要问题的思考。你必须拿出勇气去面对、去观察、去思考。如果没有上面这堆“废话”,你或许会继续通过忙碌和老板的施压,来为自己找到不去思考的借口。你必须理清楚这些貌似无用的宏观规律,摆正自己的认知,才能够避免自己往错误的方向用力。





近期回顾

硬盘书单 | 03

金融市场中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子

从「发传单」来看流量营销背后的基本逻辑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或分享,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更多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可加入知识星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