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靈
曜靈

筆名「曜靈」,來自楚辭《天問》「角宿未旦,曜靈安藏?」,角宿二星,曾被認為係天門,太陽昇起必經天門而出,屈原於是問太陽夜晚匿埋咗喺邊?太陽匿埋咗,唯有磨劍到天明。

日本人仿製三國東吳衣著造「和服」?

(编辑过)

(於二〇二二年六月九日修訂)

陶傑話「和服」係仿製三國東吳衣服而來,呢個講法相當有嫌疑。

一、日文維基話「吳服」只係指絹織物

呉服という呼び名については、これは和服用の織物の呼称の一つで、特に絹織物を指す語である。もともとは絹織物を指す語として、綿織物・麻織物を指す「太物(ふともの)」と区別されていたが、現在は和服用の織物の総称としても使われている

(翻譯:關於吳服這個稱呼,這是和服織物的稱呼之一,特別是指絹織物。 原本是指絹織物,與棉織物、麻織物的「粗物」區別開來,但現在也作為和服織物的總稱使用。)

和服右衽

二、《三國志・吳書》只得一條係關於開航路去台灣[1] 、日本(東吳稱日本為「亶洲」)做貿易,而開航路前,日本人已經有到會稽買布。[2]

《三國志・魏書》講「倭」嘅紀錄則有29條。同東吳唔同,曹魏稱日本做「倭地」,大概可講得出當時日本嘅勢力分佈,例如女王國、侏儒國、裸國、黑齒國等。當中提到「倭女王」應指當時日本勢力最大嘅部落邪馬臺國女王卑彌呼。

當時日本點睇都係同北方曹魏關係密切啲。事實上,睇地圖都見到邊個遠邊個近。至於「到會稽買布」,同「和服來自東吳」之間有否必然關係,宜由「講邏輯」嘅陶傑講清楚。

三、雖然當時北方人成日笑南方吳、越人「翦發文身,錯臂左衽」[3],但到東吳時,衣著似乎同北方並無明顯分別。而第一件類似和服嘅服裝, 出現喺古墳時代,已經係東吳滅亡數十年之後。再者,和服同樣係跟北方人「右衽」,即穿上後,用左手執起左前襟,冚向右胳肋底,將右襟收喺入面,再綁帶。「和服來自東吳」之說真不知從何說起!

吳越地區出土春秋青銅鳩杖,可見何謂「斷髮紋身」
東吳名將丁奉家族墓出土「銅立人俑」

綜合來睇,似乎陶傑別有用心,用「和服來自吳服」呢個有創意嘅講法,反諷鳩作「華服」[4] 條友亂噏。可見「華上腦腦便殘」。


1. 東吳稱台灣為「夷洲」,之前講過,夷係東亞大陸土著,《人類基因圖譜》曾有一個講法,台灣原住民南島語族,喺萬多年前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由東亞大陸行過台灣。當然,亦有另一個講法係掉返轉,由台灣去東亞大陸沿岸,畢竟南島語族的確猛料,最遠去到澳洲。無論如何,「夷洲」呢個名可反映台灣原住民同夷嘅關係。

2. 《三國志・吳書》原文:

二年春正月,魏(郡)作合肥新城。詔立都講祭酒,以教學諸子。遣將軍衞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3. 見《史記・趙世家》:「夫翦發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另外,現代斷髮紋身,根本係型,亦有實際需要。所謂「華服」根本多舊魚,企圖向香港人殖入子虛烏有嘅記憶。

圖來自赴湯FB專頁

4. 華服意思一向係「靚衫」,例如成語「錦衣華服」。又例如紅樓夢「慕美人之華服兮,熌爍文章」。遠少少,太平廣記有「見一女人,靚粧華服,穿越榛莽」。

陶傑全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