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line
Sunline

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把網路文章做成電子書,步驟三:整理書籍簡介和作者簡介及其他

(编辑过)
寫這個好像沒什麼人要看XD,不過我九月的書被借閱了好多次,有九百多塊收入,我還是覺得做電子書是門好生意XDDD

*我根本是透過做電子書在寫做一本書的編輯整理

一本書的生成,多半不會只有內文,多半還得寫一些其他介紹這本書或與這本書有關,像是作者/譯者/繪者/攝影是誰?為什麼寫這本書(多半寫在自序、前言)這本書在說什麼(書籍簡介),有時還有找人寫推薦,或是像外文書譯成中文時也會順便把「各界好評」中譯後放進來,好讓不認識作者的人可以認識一下作者,也讓一本書可以有機會透過這些說明、介紹被別人拿起來閱讀,而這些字多半會用於後續「行銷」,可以拿來作為一本書的宣傳。

也有些人會寫一行字「給OOO」又或者是向誰致謝。做書的過程,經常會因為過程中有了人幫助、有了些許心得,或者因為編輯這些文字與誰有了新的交集和對自己寫下來的文字變成書想要說些什麼,而在末端放進了「後記」這樣的東西,像是對自己完成了一本書而有的結語。

在紙本書裡,「作者/譯者/繪者/攝影是誰?」多半會放在正書封的折口,而書底折扣會放一些作者過去作品的介紹。因為電子書沒有「書封折口」這件事,當紙本書轉換成電子書時,我們會將這些內容獨立成一個小章節,全都放到「作者/譯者/繪者/攝影簡介」,這大概是紙本書轉電子書時,很多人會漏掉的細節。

這些內容的篇幅都不用太長(總是不能搶走書中內容的焦點),前一篇有說整理圖片的部分,在整理這些附加進來的內容,也需要準備一些圖片,像是作者/譯者/繪者/攝影簡介中要不要放照片,過去作品的介紹也會放上相關書封等等。

比較需要留意的是,在這些文裡的配圖都不會放滿版(相較於前述的章節頁和書封等等),比例上會放整個頁面的10%到20%左右,那麼就得在寫html碼時去以CSS來控制放在文裡內容的圖片大小。(這後面再說,會有橫書或直書的設定。)

若是在寫文的過程中有參考各式的資料,比如寫小說會有一些需要田調的部分,有些專業性的東西,可能參考了哪些作品、文獻的部分,也會在文末獨立出一個「參考文獻」的小節。

比起紙本書彈性的是:紙本書在印刷上需要算頁數(台數)以及「印了就無法變動」的限制,電子書的好處是,內容可以依彈性作刪增。比如說有些通路會玩什麼獨家的活動,在博客來多了作者簽名頁,在讀墨多了幾張獨家圖片,或是想放上贊助廣告、折扣碼,某種部分更像是做雜誌時,可用廣告頁的露出來交換曝光,就不用特別去想印刷的頁數。

最後最後是「版權頁」的整理。目前不論是紙本書或電子書,都沒有一定將版權放在最後,也可以放在書的最開頭。

版權頁上會有書名、作者名(譯者/繪者/攝影)、編輯、設計、電子書製作者、出版日期、定價、ISBN,以及版權宣告⋯⋯

申請ISBN時,國圖會要求你要把整本書的電子檔送交審核(若跟紙本書一起申請的則不用)所以流程上在做電子書時比較廢時的是「你要把整本書做好」才能申請ISBN,不能像做紙本書一樣,一邊進行製作,一邊申請ISBN!(這流程似乎需要改善一下,每次書做好了還在等ISBN,當然,你也可以不要申請,但那就不能進圖書館被借閱囉~)

一本電子書的內文,會有以下的文字內容組成:

一,作者簡介

二,書籍簡介

三,致謝辭、獻詞(可能放在一之前)

四,推薦序/好評/自序

五,內文(包含章節、篇名頁)

六,後記/謝詞

七,參考資料或注釋(這裡沒有提到注是因為它應該跟著內文走,有些人會獨立出來,注釋不多的都是跟著內文一起。)

八,版權頁(可能放在一之前)

九,贊助廣告頁或通路獨家活動頁面

也就是說,除了內文外,做一本電子書,你還需要準備一、二、八,其他的視情況而定。

寫這個好像沒什麼人要看XD,不過我九月的書被借閱了好多次,有九百多塊收入,我還是覺得做電子書是門好生意XDDD

圖:20230303內惟藝術中心,Canon EOSM50

我的兩本電子書:
《出發。首爾》
借閱:台灣雲端書庫凌網
購買:讀墨博客來漫讀KOBOTAAZEPubu

《女朋友寫給女朋友》
借閱:台灣雲端書庫凌網
購買:Readmoo博客來KOBOGoogle琅琅書店Pubu漫讀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