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line
Sunline

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散步,觀看街景最好的方式/記台北。大稻埕。基隆!

(编辑过)
走在台北的街頭,快門按下的一次一次,像在說:走吧!再去拍拍生活中的景物吧!像從前一樣。(不用跟風,不隨潮流走,拍照還是很美好的!)

我幾乎忘記我有很長的時間是背著大相機四處拍照,在大多數人還沒有那麼瘋狂地去哪裡都要打卡、看網紅去哪裡都要朝聖,在社群媒體還文字圖片比重一比一的年代,在影像的取得、手機的畫質還好不到可以拿來拍微電影之前,我經常地拿著相機,停在街邊拍個人孔蓋,拍日本街道上互相交錯的電線,拍沒有人想停下來看的景色!

疫情之前,韓國的八天七夜,是我最後一次在街道上隨性地拍照,不如那之前的大量,但比起疫情後窩在家再出遊的意興闌珊,我還是留下了大量的韓國街景,在一次次的按下快門之後。

離開台北之前我落腳在永和,在那之前我曾經住過南京西路、中山捷運站旁,經常慢步去寧夏夜市吃東西,有時走到雙連那頭吃燒麻糬或喝豆漿,或往南京東路的方向去走吃深夜的港式飲茶,但很少在人少的時候走進大稻埕,只在年貨大街擠在人海中吃點試吃的年貨。

離開台北後重遊大稻埕多半都是進永樂市場買布,也多半都是利用youbike移動,直到這回北上,可能覺得那樣冷得台北人都哇哇叫的氣溫走起來相當舒服(而我總是汗流浹背的喊熱)我不是在寧夏夜市旁的住處與大稻埕間來回走動,就是從中山捷運站步行回寧夏夜市旁,再來來回回的從迪化街大橋頭這頭走到塔城街那頭。

我的時間匆促,除了飯局外,還得幫買迪化街上的東西回家,馬不停蹄外也沒太多的時間可以讓腦袋瓜好好放空,只能就著相機的觀景窗觀看那些我走過無數回的街道,以及我數年沒再走過的巷弄。那被稍稍收起的、像旅遊般對任何事物都感到有趣的好奇,竟在那樣不慢也不快的散步裡,被喚醒在迪化街的老建築前。

空下你滑手機的手和腦袋,你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可能是在影像爆炸的年代,我對於所有影像資訊都有著萬分的排斥,沒有特色的景色,只要哪個聲量比較大的網紅拍了、打開了,就可以變得多麼有特色的知名;明明不好吃的餐點,搞個燈光氣氛加上擺盤就能成為人氣名店,訂位難訂就罷了,店家還經常擺個姿態跩個二五八萬。

我心裡某種背對著人群走的叛逆(或也可能是傲氣)讓我收起了相機,不想跟風,不想只為了潮流觀看這個世界而按下快門。

從前人問「拍照要怎麼構圖才好看?」我總是回答:「你得多看,多換個位置拍看看,或者看別人怎麼拍,再不你就拍下來自己試著去裁剪,就會拍出自己要的照片了!」沒想,這年頭真的很多人都是「看別人怎麼拍」,總是急忙的走到那個定點,滑開手機上別人拍的美照,像每個人都在剛剛好的位置將自己放在那個腳架上,拍出跟那個別人一樣的位置,就連後製都要一模一樣的數值,光圈、亮部、陰影、白平衡⋯⋯都一模一樣!(那幹嘛不由一個人去拍當背景,其他人合成就好XDDD)

我確實也是邊走邊滑手機而錯過了很多值得用相機拍下來的街景(為了拍照,我願意收起手機)

去韓國(首爾)旅行回來最大的心得是,韓國有非常大量變動的建築風格,不只新舊交雜,也有東西方的變化,或在建築內做各種文化上的反差呈現,讓我目不轉睛、腦袋也轉個不停,想從記憶的影像中搜尋出給我極為衝擊的感觀。

久未到台北,即使已經在這些、那些地方走過無數回,但街道的氛圍仍然跟著心裡觀看的角度有了變化。

抬頭觀看迪化街上新舊排列的房子,有些仍然古意十足,有些建築上有了新時代的樣子,有些是被打掉重練,但也是有點年紀、不新不舊的色澤,不免想知道它的從前是跟鄰近的磚牆一樣嗎?若是看到整棟建築依然維持著歷史課本上的照片那樣,歷經了幾十年仍然落在那兒,便興奮地拿起相機在觀景窗前等,等十字路口的紅綠燈轉換到那建築前不要出現過多的人、車,才好留下自己想要留下的景色。

也許也是久未沒有出門,關於「街道的景色」,似乎也重塑了全新的記憶,需要稍稍地花點時間駐足,才會想起好像已經多麼久遠的生活細節,但又跟從前在人聲鼎沸的過年前記憶不太相同,甚至從前從來不會跨過民生西路往下走。(或者其實走過一兩次,但是是從不同方向前往。)

後來聽說赤峰街也跟以前大不相同,換上youbike騎乘,就沒有手可以按下快門。倒是一條一條巷子稍稍鑽了又鑽。(整理照片才發現除了春秋書店外我完全忘記要拍照了。)

但說那些什麼在網上流行的小店,都得要有當時當地的人與物及其他旁襯鄰近的住家與三步五步會有的日常工商的行號,才能使其座落在其中,點綴出赤峰街現時當下與過往的不同。(就好像早年東區忠孝敦化後方與忠孝復興後頭不同,或者也與敦南誠品那端靠仁愛路上的氛圍也大相逕庭。)

街景的構成,不是那種只有單一店家,單一景緻的組合,要能把一個地域的樣貌留進記憶中,得連同其週邊的景物一起收進快門裡。而散步是記錄這些街景最好的方式!

這回跟暫住基隆的朋友相約,去了二十年前去過一次的基隆。從前娘家在基隆的朋友傳訊跟我說:「你可以抬頭看看有沒有老鷹。」關於這個基隆特色我還真不知道,但一往湛藍的天空一看,還真有幾隻老鷹在飛。那個大晴天的週六午後,只一出基隆車站往前眺望就能一覽一座城市的市容。

只是真的還是太匆忙了,趕路而無法散步的行程,總是很難停下腳步,加上身心似乎從按下快門後才開始從疫情中甦醒;疫情間被療癒的社交障礙終於修復了社交帶來的焦慮,好像也將觀看世界的渴望給封存了。

走在台北的街頭,快門按下的一次一次,像在說:走吧!再去拍拍生活中的景物吧!像從前一樣。(不用跟風,不隨潮流走,拍照還是很美好的!)

跟在信義區工作的朋友說:「欸,你們公司附近的街景好醜喔!(松菸與國父紀念館週邊),等它們都弄好了,我再來拍。」朋友說:「那時拍就會好看嗎?」我說:「至少會比現在圍得亂七八糟的好看啦~」(不過,現在拍也是一種街景的記錄。)

圖由上而下,皆由Canon EOSM50拍攝

20230214迪化街olympus
20230214南京西路迪化街口
20230220迪化街李香亭
20230216南京西路25巷
20230218基隆車站外
20230220忠孝東路敦化南路口

相片集:
202302迪化街 https://flic.kr/s/aHBqjAukHE
20230214迪化街olympus https://flic.kr/s/aHBqjAukxk
202302李香亭 https://flic.kr/s/aHBqjAuni5
20230216季風帶書店 https://flic.kr/s/aHBqjAunp2
20230216春秋書店 https://flic.kr/s/aHBqjAukVP
20230218基隆 https://flic.kr/s/aHBqjAurjH
202302台北食物(慎入)https://flic.kr/s/aHBqjAuqj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