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Mi/Jason
HeroMi/Jason

大家好,我是 數位產品開發教練 – HeroMi/Jason 17年數位產品開發經驗。經手至少80個大小專案。 擅長解決與工程師的溝通問題,幫你建構工程思維。 如果有任何想法,歡迎留言或發信給我,希望可以幫到你 我的信箱:info@hero-mi.com 我的BLOG:https://hero-mi.com/

《我的專案筆記 #30》數位產品功能這麼多,要怎樣安排時程?(1/4) -- HeroMi

前一陣子和之前合作過的年輕PM吃飯,聊聊他們在新公司的狀況,聽下來普遍都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很不踏實」。

這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說,這些年輕的PM感覺現在的工作,就只是把「專案項目放到時程表上」,然後就這樣每天照著排定的進度走,但是那個進度安排,並沒有一定的邏輯,就只是放上去而已,結果就是團隊成員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都抱持著且戰且走的心態。

而這樣的狀況也不是只發生在一個專案,在很多專案中,也常常會發生這種事情,不管是PM、還是前端或是設計,都常常會有這樣的感受。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上一篇的文章《如何拆解軟體開發的「活動」?》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一個軟體功能的開發,是有許多過程的,例如規格文件撰寫、視覺設計、前端開發、後端開發、API開發、API串接、測試驗證…等,但是這些都只是一個點的功能,如果希望對於時程的掌握度要更高,就需要從點延伸到線,再由線拓展到面。

這樣講可能還是有點模糊,想像自己是一位「婚宴」的主廚,需要思考的就不是「一道料理」,而是「十道以上」的料理,另外,準備的不是1桌,而是20桌,甚至更多。每道料理的烹調時間長短也不一致,為了可以精準控制每道料理的上桌,那些要提前準備、那些必須現場處理,除了經驗外,更多的是不斷的嘗試與調整,最後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流程。

軟體開發產業的PM,也總是被這樣期許著。

但是,實際上,這位PM可能連一個荷包蛋都弄不出來,雖然這樣講有點誇張,卻又常常是不爭的事實。

以電商平台為例,我們要怎們去規劃電商平台的開發項目呢?

其實在談規劃之前,我們要先清楚理解PM的定位在哪裡,而這個定位取決於產品的階段。

《電商平台發展時間軸》

以近幾年竄起的「蝦皮購物」為例,蝦皮購物在2015年,於新加坡正式推出,在那之前,蝦皮購物處於「開發階段」,如上圖的(A),同時市面上已經存在PChome及momo購物兩大電商平台,蝦皮購物可以參考PChome及momo購物的系統功能及流程,並加入新的想法,去進行開發。假設,這階段的蝦皮購物的系統功能,並沒有加入全新的技術,而是針對已經在市場上的產品進行優化、改良,那我們可以稱之為「開發新產品階段」。

當蝦皮購物於2015年,正式推出上線後,從此進入「維運階段」,也就是上圖(B),這段時間除了依據用戶的回饋,進行BUG的修正外,再來就是持續的進行迭代,可能是新增功能、也可能是刪減不必要的機制,甚至是擴充新的服務或系統,如上圖(C),蝦皮購物在2021年增設了實體店到店,也成立自己的物流運送服務。像這樣持續擴張的狀況,在各種數位產品的發展上隨處可見,也是必要的階段。

在2023年,也就是AI大爆發的一年,不少企業與團隊,一窩蜂的將自己的產品與AI進行結合,如果這時候想將「AI」與「電商平台」進行結合,如上圖(D),可能就需要「研發新產品」,這時候其實還不明確具體產品的輪廓,甚至連商業模式都還未確定,因此並無法直接「商品化」,也就是無法直接開發出一個產品來。就像前幾年的區塊鏈,各方的團隊和投資人都加入區塊鏈這個領域,都想著可以在區塊鏈這個大餅中,找出一個可以商轉的應用。

簡單來說,一個軟體產品至少會有下面這幾種狀況:

  1. 開發新產品,也就是開發一個市場已經存在的產品,並加以改良優化。
  2. 維護舊產品,也就是維護已經在市場運作的產品,持續優化、增減功能、擴充服務及應用。
  3. 研發新產品,可能是研發一個市場上尚未出現的產品,或是將新的技術或應用整合進已經存在市場的產品。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好好去思考,什麼是「研發」?什麼是「開發」?於是加入一個新團隊時,就常常處於疲於奔命,不知道在做甚麼的狀態。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這些年輕的PM,對於自己所在的專案總是會有不踏實的狀況呢?

因為,這些年輕的PM並不知道他們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到底是維護既有的產品,然後去追蹤BUG修正或功能優化就好,還是其實是被賦予「要設計一個新服務」,甚至其實目前的專案是「要把最新的技術整合進既有的產品」。

不同的階段會遇到的問題完全不一樣,舉例來說,目前AI的應用,在這幾個月被廣泛的討論,而各家產品也想要積極的整合AI並推出新產品或服務。

如果產品已經開發到一半,但是還未上線,也就是上圖(A)的階段,這時候已完成的功能肯定會受影響,但是還有調整的空間,影響較大的狀況可能就是技術的架構需要調整,老闆願意多給點時間的話,還是有機會追加AI的應用後再上線。

這階段最容易遭遇的挑戰:技術架構的調整,影響的範圍是全面性的,甚至很多功能都有可能要重寫。

如果產品已經營運一陣子了,也就是上圖(B)的階段,這時候要追加AI的應用,則要有一個認知,如果會影響到已上線的功能,直接影響的就是使用者,因此需要盡可能思考新AI的應用,不要和現有的機制交互影響,可以稍為的降低風險。

這階段最容易遭遇的挑戰:PM未必對整個產品有足夠的了解與掌握,因此「不要和現有機制有交互影響」,對於PM來說,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了解,但是卻未有大量的時間,因為營運中的產品是和時間在賽跑。更慘的是,PM只負責部分項目,根本無法了解產品的全貌,甚至全公司都沒人可以完整掌握,那就會相當辛苦了。

如果是想要思考以AI為核心,並應用在電商平台上,也就是上圖(D)的階段,需要思考的,就是產品的商業模式?主要的收費點在哪邊?要如何進行假設與市場驗證?

這階段最容易遭遇的挑戰:商業模式的不確定,如何知道產品未來是可以養活團隊的,一旦資金燒完,團隊也就解散了,這最常發生在新創團隊中。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將會針對這三種不同的狀況,分享我這些年都是怎麼活下來的。

----

大家好,我是 數位產品開發教練 - 陳俊聖/廣三/HeroMi
17年數位產品開發經驗。經手至少80個大小專案。
擅長解決與工程師的溝通問題,幫你建構工程思維。

如果有任何想法,歡迎留言或發信給我,希望可以幫到你
我的信箱:info@hero-mi.com
我的LINE帳號:https://lin.ee/04FrtSO

歡迎加入粉絲團:數位產品開發教練 – 陳俊聖/廣三/HeroMi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但是歡迎按讚、訂閱、分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