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個被雪藏的真相
下班的路上,買了一束梔子花帶回家,想到在敲下這些文字時,心情難免壓抑,或許花香可以讓我的情緒更為平靜。
今天看到雲南鎮雄惡性傷人事件的發生,加上這段時間看到的、聽到的一些東西。導致情緒到達臨界點,就特別想寫點什麼,找不到合適的平台,那就把這些感受留在這裡吧,希望沒有消失的那一天。
每次惡性傷人事件發生後,網上幾乎都是鋪天蓋地地罵嫌疑人變態、喪盡天良。媒體也會往精神層面引導,去煽動大眾的情緒,卻沒人去挖掘這個極端行為背後的原因,因為在這個地方,背後的真相挖不得,它就像一顆千百年的古樹,深埋在土地下的早已是錯綜複雜的根系。
所以,只需要報道出嫌疑人有多麼得殘忍,受害者有多麼得無辜,事件傷亡有麼多得慘重,從而引起大眾的情緒公憤,即可將這個事件徹底輿論化,再隨著時間推移,新事件、新八卦資訊鋪天蓋地地出現,整個事件就會像一顆小石頭扔進廣袤的大海里,蕩不起任何水花,興許會有些許波紋,但最後的宿命終究是歸於平靜。
當無差別殺人事件出現時,網絡上大部分人都在說著一個觀點:就算有冤,那也應該找當事人來承擔,為何濫殺無辜。無差別殺人本身就是大錯特錯,這點不可否認。可,如果真能輕易地找到這些所謂的“當事人”,又怎麼會出現這麼多無辜百姓被牽扯其中的事件。更何況,很多事件催生的背後,“當事人”遠遠不止一個。
這讓我想到這兩天看的書《中國農民調查》,前面兩章講到的兩個惡性傷人事件。本是農民為了爭取自身合法權益,想通過正規的反饋機制尋求幫助,然而不幸地遭到階級權力的無妄迫害。事發之後,媒體、相關部門都將其往滋事鬥毆事件上引導,把事件背後的真正訴求給掩蓋下來,導致悲劇不斷重演。
當無差別殺人事件出現時,我們除了聲討、譴責、發洩情緒以外,不是理應更加關注事件背後的誘因,更應該去傾聽個體背後的訴求,去思考一個人的血是如何冷掉的嗎?
當一個地方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時,那它注定會成為惡的最佳培養血。
百姓有冤無處訴,有法無可依,一昧的壓制再壓制,進而導致了極端事件的出現。這些事件背後的“真正兇手”,從來都不是新聞報導裡出現的人,而是那些躲在事件背後,一邊瘋狂抹去双手上“沾滿的鮮血”,一邊贪婪地享受著罪惡果實的人。
每次看到這些社會事件發生,就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包裹著我。想到自己高中因為看了柴靜的《看見》一書,便對新聞學充滿了熱情,帶著理想主義到大學讀了新聞學,幻想著可以靠自己的雙腳、雙手、一支筆、一個本子,和一腔熱情,將那些被掩蓋的事實揭露,讓那些有需要發聲的人被聽見、被看見。
後來,我意識到了自己真的太理想化了。當老師在教我們課程的時候,不再是讓我們學習如何寫好一篇冷靜客觀的報導,如何收集更多的新聞線索,如何求證事件的真偽,而是教我們新媒體時代下,如何做出有流量的爆款,如何快速製作視頻新聞,如何讓文章標題更具吸引力……漸漸地我才發現“新聞已死”不只是個口號,而是就真真存在的事實。
在這個被流量裹挾的時代,在這片被要求事事正能量的土地上,的確沒有新聞可言。
那些一個又一個被雪藏的真相終究沉入了歷史的長河,地球依然在轉動,生活依然在繼續。那些不被看見的,不被聽見的苦痛猶如一片又一片的雪花,在還沒落地之前,已被融化蒸發,消失的無影無蹤。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