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見書之難

對於讀書,喜歡的人總是不厭讚美。

蘇軾在《李君藏書房記》中說: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賢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見,各隨其分,才分不同,而求無不穫者,惟書乎!

這種推崇可謂不可復加了。但如此好的一件事,古人無書可讀,卻孜孜以求。今人則所見書越來越多,卻束書不觀,不肯再如有不及一般地讀書。他在文中還舉了一個例子,說自己曾經認識一位老儒先生,他告訴蘇軾,年少時十分想看看《史記》《漢書》,卻總是找不到,後來終於能夠找到,趕快自己手抄,又背誦鑽研。文中雖然沒有多說當時所思所想,可我們也依然能體會到,當時老儒那種又喜又急的心境。

讀書大致就是如此。

所以,前人便說過,書非借不能讀也。要是自己買來的書,大概過幾天再看,等有空了再看……諸如此類的想法,才是最尋常的。

有一段時間,我曾到處尋找電子書,偶然下到了,簡直歡天喜地。再後來,加入了某個論壇,一下子像老鼠掉進米缸,下了不少套書、叢書。那段時間,硬盤很快就紅了,空間也總是不夠。不過,再後來又有了網上硬盤,到處還有各種免費空間。轉存也更是快捷。但如是而後,慢慢不知什麽時候,忽然就不再下了。而當初已經下載下來的那些文件,也雜亂無章地散落在硬盤裏和網上某個地址中。

終於有一天,電腦程式崩潰了,不得不開始重裝,那些沒有備份過的資料也就此消失。

這種重裝又經歷過多次,硬盤也換了新的,再想想曾經下過,購買過的那些電子資料,除了寥寥幾個,應該都沒有打開過,就已消失了。與其說,我是為了閲讀而下載的,倒不如說是在一種佔有的滿足感里,付出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說起來,蘇軾已經覺得北宋的圖書是更為豐富易得了。但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條件,要更好了,雖然很多古籍在宋以後消失了,但若是說基本圖書,我們閲讀的條件還是要更好。只是從我自己的經歷來看,讀書本身,真是不一定和擁有的圖書成正比。就像吃飯一樣,在都能溫飽的情況下,山珍海味也不一定就比白菜豆腐養人。

蘇軾在文末希望自己:惟得數年之閒,盡讀其所未見之書。而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幾上幾下,最終海內海外,卻從未改變對讀書的喜愛之情。确是做到了。

“使來者知昔之君子見書之難,而今之學者有書而不讀為可惜也。”

這是全文最後一句話。

張孝生評論說:我來到福建,在鰲峰書院設置了一座藏書樓,希望和這裏的好學深思之人共同擁有,千萬不要成為蘇東坡譏諷的人啊。

我倒不覺得蘇軾是在“譏之”于誰。反而只覺得,蘇軾确是一位讀書人。說起來,讀書人是很好當的,但真正由生到死,至死不改的讀書人,又有幾位呢?蘇軾也未必打算譏諷誰,只是有着讀書人所共同的感慨罷了。

未曾經歷過無書可讀的人,是很難深切體會這種感情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