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搬書想想想的想法

每個喜歡書的人,大概都做過搬書的苦工。

有一天,無論房間是大是小,總有一天,是的,總有那麽一天,你會發現,藤蔓一樣生長的圖書,終於佔據了每一處空間。

如果這是恐怖電影,我可以想象到一個被撐爆的房間,然後龐大粗壯的蔓條上,伸展到半空。不管那個人是誰,總之,像科學怪人一樣,他和他創造的不可知之物,終於走到一個可怕的結局。

可惜這不是,所以你不得不,下了決心,要去整理這房間裏的混亂宇宙。

是的,你還來得及。很多人都在無可奈何之後,開始投降。

當我逛舊書店、舊書攤,包括賣舊書的網絡書店,我總會偶然間遇到一本書,上面擁有前一位主人的痕跡。有時候是忘記了一張收據,裏面清清楚楚印刷着,這本書年輕時候的價格。有時候則是幾行手寫的字跡,可能只是寫下購書地,也可能是當時的心情。有時候裏面可能是作者的手跡,仁兄年弟的稱呼,只是如今這些人又會怎樣呢?有時候,書頁間可能還有一些批註,彷佛一個人的思考被時間凝結,一些生命的碎片躲進書中,而這對於另一個人,則是不再能解開的謎。

買到自己喜歡的書,是讓人高興一整天的事情,可買到一本舊書,即使很喜歡,但總讓人有一種錯雜的感覺。

買書久了,雖然不是販書藏書的人,可總會聽到一些書界的新聞。其實這和歷史上的那些藏書流傳一樣,尤其是清代的藏書樓,大多都編織過自己的書目,有的是藏書流散後的紀念,有的是人書相得時的欣然,最讓人感到難過的則是為了賣書而編織書目。宋元佳本,明清稿本,一本本都是從這裏到那裏,從上一代到下一代,可惜大多都不是世代寶藏,想一想那些賭咒發誓逼迫子孫的字跡,只讓人感到書的命運,豈不正如同一人、一家、一國?

但這還是珍本,原本就是有數的古董。若是如我們當代的讀書人,所購買的圖書,早已失去了成為古董的可能,即使在拍賣會上爭論着初版、二版,其實這裏面居奇的意義,比書本身的價值會更多。這就像一本早已絶版的書,網上拍賣到離譜的高價,可出版社一旦決定再版,那些洋洋自得的高價貨,難免一落千丈,成為壓在倉底的賠錢貨了。

但讀書人總是有的,喜歡讀書的人,很少能夠抵擋住買書的誘惑。

有個笑話說得有趣。這些書我是沒有看過,可科學研究表明,買來的書堆放在家中,可以自然散發出神秘的影響,從而改善一個人的智商和心理。從哪裏來的科學,大家都在笑與不笑之間。而這種神秘的影響,誰又知道呢?反正能買書的還是會買,能裝下書的,就還會繼續裝——也許直到再不能裝下為止。

因此,趁着還能收拾起來的時候,就開始整理搬書,才是明智的事情。

書是看不完的,即使是我們買回來的這些書,只算的九牛一毛,滄海中的小米粒,與我們的生命相比,仍然是不可承受之輕。

買書雖然是一種風雅之事,也是讀書所不可或缺,但一切都要有它的止境。知止而後有定,我在讀書,而非書在讀我。

這是我搬了兩天書后,多了的一些感受。

買書並非是一件壞事,只是要適可而止,而這打住的時間,也恰恰就是一個人讀書到了一定量的時候。宋濂有說給馬生的話,袁枚也有說給黃生的話。其實無論買書、借書,都是開始讀書求學的必經之路,大凡用心的老師,都會教學生怎麽去買書。書只是橋樑,人才是讀書的意義所在,世間的書雖然讀不完,可我們自己要讀的書並不多到那麽無法想象。大仲馬的筆下,神甫將世間的書刪繁就簡,認為所有的知識都可以濃縮為一小部分。我不知道他的理論是不是只是為了情節服務,但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只要找到生命中,自己所要止步的地方,那所要看的書,其實不多。

我深深相信,買下的書,會漸漸減少,並不是不再買書,而是我們自己明白,自己要讀的書是什麽。

我很感謝這個時代,讓我能夠用非常便宜的價格,非常優惠的方式,買來自己喜歡的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