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食素

食素無需標榜,更不是一種證明,或許只是一種選擇。

古人說:「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這當然是為了鼓勵人,不怕窮苦,耐得清貧,自有一種積極向上,永不屈服的勇氣。從這方面來理解,也不妨曲解一下「食肉者鄙」的典故。但總歸人是喜歡分類的,那麽從食物來分,也是一種標準。

但對於食素者來說,卻大可不必有什麽驕傲之處。

正如一個人比另一個人,今天多走了幾步,然後就說自己是一個體育達人那般,讓人既覺得不可能發生,也認為這是一種荒謬的想法。可舉例往往都是要「過還不及」,越極端,也就越讓人深思這可笑的地方,到底可笑在什麽上。

秦二世說把城墻都刷上漆,多虧一個叫作优旃的人,說說笑話,才打消了這個看似無稽,卻又真可能坑人成功的想法。至於這故事真不真,看你自己的理解了。反正司馬遷將它收録到自己的史書裏,還告訴我們這個优旃,秦亡了,還成為了漢王的手下,幾年後才死去了。

不過話說回來,食素確實沒有油漆城墻那樣勞民傷財,更不會傷害到誰?

但個人的選擇往往要停留於個人,而不可以己之好惡強求于他人。比如說,我們食素,那麽到了集體旅遊的時候,我們是怪罪沒人記得為自己安排素菜,還是早早給自己準備好應急的便當呢?

這種選擇雖然不常見,但在其他時間裏,我自己恐怕也不都是選擇後者。只是慢慢隨着人受的挫折變多,所謂的經驗豐富起來,一些情緒,都被壓在心底罷了。但這總是一種壓抑,發泄出來,傷人傷己,但不釋放出來,日久天長,即使天天吃素,也增長不了健康,得不到菩提的啊。所以,要食素,先要明白一個道理。食素,不是因為我與他人不同,更非高人一等,這種選擇,或者說這種自我戒律,完全來自於對自己的一種願望。

這願望來自於我,又歸屬於我,且只為了我。這樣,吃不吃,或是堅持不堅持,都不在於機械地來一個「食素」原教旨主義,而是我們的內心到底如何看待自己。

但這並非是一開始就能得到的感悟,更不是說,我現在知道了這個道理,就成為道理的「行」。按照王陽明先生的說法,知即是行,既然知道,也就是「行」的開始。但這並不比「格」竹子更容易。畢竟,道理聽到了或是看到了,都還是在聲音中,或是文字中,你捂上耳朵就聽不到,閉上眼睛也就看不到。

但人還是要努力地睜大眼睛,也要認真地傾聽,歸根結底,是我們自己需要。有了需要,一切的「行」才有其可能。否則,千萬條戒律,都只是一種可變通的誘惑罷了。

就像我看到的那些豪華出名的素菜館,是把素菜當葷菜來做的。你看那些素菜,一個個,根本不讓人看出來是素菜,反而魚肉蝦蟹,好像是擺了一桌滿漢全席。更何況,還有人把到寺廟裏吃素齋,看作一種放鬆心情,交換福地的好辦法。

無需苛責,但也該明白,所謂的吃素,並不是這樣的。

就好像吃過了晚餐,卻又覺得渾身難受,一定要找點什麽來吃,才能安慰——

安慰什麽?你說呢?你的腸胃其實不需要,真正要滿足的,是你那打算吃點什麽的食慾而已。

吃素,其實是在配合着自己的內心。就好像左腳右腳,你一步,我一步,慢慢配合。這次你在後面,那我就要等等;下次我落後了,你也一樣不能急躁。內心和外在的戒律,也是如此。食素與否,原本就不是認為某種食物更好,某種食物更糟。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