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eZeng
KateZeng

幼兒教育者/創業者。我認為生命早期的教育影響一個人的人格情感發展,從而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未來。

这个四岁的小孩教会我,如何在挫败的时候鼓励自己

最近看到一个爸爸分享了4岁的儿子学冰球的视频(Youtube Channel: Coach Jeremy)。他很好奇儿子在上冰球课时都在说些什么,所以他给儿子别上了一个麦克风,于是有了下面这个视频。

这个小朋友在练习的时候非常非常的可爱,他自言自语的方式有很多处都非常有意思,我甚至觉得,他这些自我对话中展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很值得我去学习。

他会自己通过语言来帮助自己集中在要做的事情当中。例如在他滑行的时候,他一直在「一、二、一、二」地数着来帮助自己集中在当下的脚步。和其他小朋友赛跑的时候发现自己落后了很多,他就对自己说「OK, fast as I can! (好的,尽我最大的努力) 」,然后重新让自己投入到滑行当中。

当他面对挫败的时候,他有很多方法来帮助自己面对这些情绪。例如在他跌倒的时候,他会对自己说「OK, it’s OK. (没关系没关系。)」

还有一次跌倒,他尝试用 playful 的方法去消解这个挫败,「I’m gunna have a nap.(我要睡个午觉。)」,然后又在地上爬了一会,然后又瞬间充满力量了。

他还试图通过一些无关痛痒的「发怒」来帮助自己宣泄挫败的情绪。在一次跌倒后,他在骂着「Let me go, you old fat can!(让我走,你个老胖罐!)」,太可爱了。没人知道「Old Fat Can」是个什么东西,也许就是他乱造的一个词,但这个「Old Fat Can」确实在某程度上帮助他一起打败了那个正在萌芽的放弃念头。

他学习新事物、面对挫败的时候和自己的对话,其实就是他的父母或者是教练在平日里与他对话的模式。鼓励自己不断专注在练习本身,面对挫败、劳累,用各种方法来帮助自己度过、恢复过来。

内化的客体

其实我们遇到事情时,内心自我对话的这套语言模式,很大程度上就是内化了婴儿时期我们的「妈妈」(Caretaker)对待我们的那一套语言方式。比如遇到困难、挫败的时候,是安慰鼓励自己继续前行,还是觉得怯懦不敢前进,抑或是自暴自弃直接放弃,其实那都是一个一个很完整的内心对话的过程,而这个对话过程都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习得的。

心理学里面,有个概念叫做「客体关系」。我们婴儿时期唯一客体就是我们的「妈妈」。那个时候你生活中没有其他的客体,「妈妈」就是整个世界,那是一个实在的客体。到我们长大了有独立生活能力之后,虽然你不再需要那个客体继续跟在你身边,但她早已经内化在你的内心里面。

你以为你都是在靠自己面对生活,但其实你小时候吸收的那套语言和关系模式,一直在起作用。比如你生病时怎么照顾自己,你失败的时候如何鼓励自己,你常常不由自主地评判自己,还是神经大条地我行我素。这些都是内化了的小时候的那个客体对待你的方式。

如果小时候,「妈妈」很懂得照顾你、尊重你、理解你、鼓励你,那即使有一天她们不在你身边一起生活,你还是会懂得如何安慰自己、照顾自己。你也会懂得用同样的方式去照顾别人。但是如果你小时候被十分苛刻地对待,即使她已不在你身边,这套语言和关系模式也会跟着你,你会一直对自己很苛刻,你也会很苛刻地对待别人。

「I can do it!我可以做到!」,是这个小朋友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他内心的语言没有出现「This is too hard!这个好难啊!」「I cannot do it!我做不到 !」等等沮丧的话语。

这些正面的语言其实就是父母无形之中传递给他的。这个模式会从小就开始跟着他。等到他长大,他也会内化了这样和自己对话的模式。当他一个人的时候,他自我对话的声音,会用这种方式鼓励和安慰自己。他也会用这种方式去爱他身边的人。所以通常我们说人的死亡,其实只是肉体上的终结。其实人的精神和行为模式会一直跟着那些被他们触摸过的生命,永远地留存在这个世界上。


你是怎样的,你的孩子就是怎样的

虽然我很早就知道这个概念,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是很晚才领悟到这一点。我最近正在做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的脑子经常出现 「这是很难很难的事情」,「我没能力」,「我肯定做不到」,「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这样的声音。但当我的工作伙伴一次次给我分析现实其实不是我想的那样的时候,我又能很快明白那确实是我跳一跳就能够摘到的果子。纵使如此,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仍然还是会因此陷入一种自我怀疑和现实的矛盾当中。

有一天,在我又开始评判自己的时候,我突然停下来问自己:「这到底是谁的声音?」其实那是来自小时候的声音。觉察到这一点之后,我会开始很敏感地去觉察内心冒出来的那些话,到底是来自谁,这些话是真的在帮助我,还只是一些小时候植入的「程式」?

我慢慢发觉有些是我妈的声音,有些是我爸的声音。有些是他们在小时候帮助我,保护我的声音,而有些声音阻碍了我的前进。相比小时候,现在的我其实已经有能力可以去改变更多事情,面对更多挫败了。我需要去建立一些新的自我对话,来帮助自己去面对一个全新的、真实的世界。

我常常说,你是怎样的,你的孩子就是怎样的。我希望我以后的孩子能够像这个小男孩一样,用一种更乐观、更勇敢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所有的挫败与挑战。所以,当我面对这些的时候,我要先去习得这样的自我对话方式。

嗯,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也要去吃一顿 BaDonald ^_^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