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9-中山大学校友发布公开信,要求学校解决问题

Mat-X
·
·
IPFS
·

【2018年7月9日,多名中山大学校友自发组织发布了《中大,请务必直面校园性骚扰|中大学子致母校》,要求学校调查性骚扰事件,明确校园性骚扰投诉渠道,建立防范校园性骚扰机制,开设有一定课时的性别平等与防治性骚扰的课程等。】

敬爱的罗俊校长:

您好!我叫王婷婷,系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生,亦是一名热爱中大、关心母校发展的校友。

自大一入学至今,我开始接触、了解性别议题并投入于推动性别平等的相关事业中。其中,尤其要感谢母校于2012年-2016年开设、由宋素凤等老师主持的通识课程《社会文化与多元性/别》——那是我的性别意识的启蒙点。它引导我认识与反思当下社会所存在的种种性别不平等现状,并使我意识到个体的能动性将足以推动社会结构的改变。我深深感恩于这门课程,也一直为中山大学处于推动性别多元平等的前沿位置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然而,就在昨日,网易“人间theLivings”公众号发布的《她曾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一文令我深感忧心。在该报道中,五名女性举报中大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兼生命科学大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张鹏从2011年至2017年持续性骚扰女学生及女教师,文中所披露的性骚扰具体情节之严重令人震惊。(注:文中所指“张鹏”乃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双聘教授,非同名的生命科学学院另一位动物学方向的张鹏教授)根据报道,五名女性已于两个月前向学校纪委实名举报,但直至目前,该事件的调查进展及处理结果仍未公布。

把时间轴拉长一些,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发生在中大校园的性骚扰事件绝非孤例:

2014年6月,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春明被证实与一名女研究生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并对另一名女研究生有性骚扰行为;

2014年10月,北京大学副教授余万里被学生实名举报性侵女学生并致其怀孕;

2015年6月,天津工业大学女学生曝光男老师向其发送色情视频进行性骚扰;

2016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揭露副院长教授骚扰女学生;

2017年12月,南昌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周斌被举报长期猥亵性侵女学生;

2018年1月,多名受害者实名举报北航“知名教授”、“长江学者”陈小武的性骚扰行为;

2018年1月,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薛原被指猥亵和性骚扰女学生;

2018年3月,UIUC东亚系副教授、著名策展人徐钢被实名举报,涉嫌长期利用职务之便对学生实施性侵和性骚扰,目前正接受展览委托方和校方的处理;

2018年4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被曝与20年前北大女生自杀事件有关,在事发两天后由院方公开发文解聘。

此外,今年4月,有自称是中大在读但不愿透露院系信息的学生匿名举报学院教授在田野实习期间对其实施性骚扰。……

根据公益媒体NGOCN的统计,从2014年到2018年四年内曝出的13起高校教师性骚扰事件,1/3查无后续。广州性别教育中心在2017年4月发布的一项《中国大学生在校和毕业生遭遇性骚扰状况调查》表明,75%的女生遭遇过性骚扰。

频发的校园性骚扰事件的发生足以证明,“性骚扰”是一种广泛且长期存在的性别暴力现实。在冰冷的统计数字和接二连三的新闻事件背后,当事者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大学生。在遭受身体和精神暴力之后,TA们往往不知道怎么应对来自施害者的恐吓威胁、外界的舆论审判和内心的恐惧不安,进而将不幸错误地归因于自己,以致长期陷于羞耻和紧张的负面情绪中;又或者,TA们也试图寻求过专业支持,最后却往往受阻于相关处理机制的缺陷或空白,被迫消声,使得类似的悲剧继续循环上演。在上面提到的《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也表示,对高校和公安部门针对性骚扰案件的处理结果不够满意。

多起曝光的事件让我们不得不痛心地发问:为什么偏偏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这样逾越情、理、法,枉顾职业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伤害?教师性骚扰的频频发生将把本应互爱互信的良好师生关系导向何方?我们都还记得学校办学、教师治学、学生求学的那些“初心”吗?

我认为:性骚扰的实质,是性别与权力关系的不对等。高校性骚扰案件往往发生于导师与学生之间,这一点并非偶然。在当前的高校制度下,导师手里握着影响学生诸如毕业、升学、就业等前途的大权,学生则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因此,在遭遇性骚扰时,当事人往往碍于师生间的不平等关系等种种原因而不敢发声,导致同类事件不断重复发生、构成恶性循环。

但是,此类事件亦不应简单地归咎于个人的师风师德缺陷,而应放到更大的制度、结构和环境中考虑。因为大学教授仍是知识分子界和高校的良心,很多教师仍然兢兢业业地治学与授课,我们决不能一竹竿打沉一船人。究其根本,高校性骚扰的频频发生与当前高校性别平等教育及防治性骚扰机制的缺失有直接关联。对此,学校有义务与时俱进地作出制度上的努力——这既是在保护学生,也是保护教师本身的名誉和尊严,更是在守护中山大学这一有着深厚积淀的学术共同体。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与社会都正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推动性别平等、防治性骚扰。早在2014年,教育部“红七条”便将“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划入师德红线。对于此前发生的陈小武事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也迅速给出回应:“对于触犯师德红线、侵害学生的行为,教育部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并表示会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制度层面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这无疑是非常积极的信号。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如何防治高校性骚扰会被普遍纳入国内高校办学治学的制度管理里面。

此外,据了解,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已对校内性骚扰事件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并正讨论建立相关的防范机制。

作为中山大学的毕业生,我在康乐园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犹在我的耳边回荡着。我深深希望我的母校能为教师与学生营造更安全、平等的环境,让师生有尊严地学习、研究与生活。我从此前公开发布的《中山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中山大学班主任管理办法》等文件中了解到:从今年年初,学校就一直有“师风师德”的系列建设,各院系也有相应的文件积极推进落实,如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便于2018年3月成立师德考核小组。母校与各院系积极正面的态度值得称羡,但作为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发展目标的中山大学,我认为:我们可以也应该把性别平等与防治性骚扰的相关工作做得更细致,从而更好地立德树人、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怀着对母校的深深感恩与热爱,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对报道所提及的性骚扰事件进行调查,公开调查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涉事教师做出公正、透明的处理;

(2)加强对师生的性别平等及性骚扰防范教育,包括但不限于:

★将性别平等及防治性骚扰内容纳入新生手册中,向每一位学生发放;

★对全体学生开设有一定课时的性别平等与防治性骚扰的课程,并向学生指明对性骚扰行为的投诉渠道;

★给每一位教职工、后勤人员进行有关性别平等与防治性骚扰的培训,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性别平等意识;

(3)加快校园防治性骚扰的制度化建设,包括但不限于:

★明确一个接受校园性骚扰投诉的渠道(包括电话、邮箱、信箱等),并完善针对性骚扰的申诉处理办法;

★明确一个性骚扰申诉受理的部门及负责人,确保在举报、调查、处理过程中对举报人、受害者隐私进行保护,明确相关申诉处理的期限,并保证调查及处理结果的公开、公正、透明。

作为学生一方(包括我和当事人在内),我们站出来,是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是为了避免有更多的受害者出现,是为了避免本应教学相长、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陷入互相猜忌乃至愤恨的恶性循环,是为了避免我们热爱的中大遭受不必要的攻讦和被污名化,而不是为了一时逞年轻热血和追赶时尚之能,更不是为了和学校领导叫板、故意站在与学校对立的一面,我们无心亦无力做这种无济于事的事情。

正因为我们热爱我们脚下和心中的那个校园,我们担负着学校对我们的种种期许,所以我们才会这样忧心忡忡而又建言献策,希望我们深爱着的中大变得更好。

期待听到校长您和学校的回应。

此致。敬礼!

建议人:中山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生王婷婷

2018年7月9日

链接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