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
YH

書評|談卡繆《La mort heureuse》

《La mort heureuse》是荒謬大師卡繆生前未發表的處女作品,原文分別是名詞「死亡La mort」加上形容詞「快樂的heureuse」,意即「快樂的死亡」,共分兩部〈自然的死〉和〈有意識的死〉,此作亦是卡繆創作初期對於快樂的本質以及死亡之於人道主義的表達。

La mort heureuse》是荒謬大師卡繆生前未發表的處女作品,原文分別是名詞「死亡La mort」加上形容詞「快樂的heureuse」,意即「快樂的死亡」,共分兩部〈自然的死〉和〈有意識的死〉,此作亦是卡繆創作初期對於快樂的本質以及死亡之於人道主義的表達。文本主角梅爾索出身於法屬阿爾及爾地區的普通家庭,對於一天24小時要被工作占據8小時這件事感到厭惡至極,對人生的態度一直維持著消極被動的狀態,直至遇見薩格勒斯從而走上探索快樂的旅途;另一位主角薩格勒斯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經友人介紹而與梅爾索相識,引導並給予梅爾索探尋快樂的機會,並像梅爾索展示了何謂有意識的死亡。

 隨著文本時間線的推移,可知文本主角梅爾索情狀就好似活在資本主義下的白領工人,不排除是角色過分貼近現實所產生的抗拒心理,亦或者這是作者為讀者設下的第一道門檻,文本沉重乏悶的氛圍使其難以被輕易閱讀;若在此時因鴕鳥心態或是耐不住性而將文本闔上,代表讀者還沒有準備好重拾自己的命運,即無法前往探索快樂的本質,更無法見證絕望到盡頭的梅爾索抓住探尋快樂的機會。

 在第一部〈自然的死〉裡,作者主觀地表達快樂與時間、金錢的關係,認為人們應該用金錢賺取時間,而達到快樂需要非常多的時間,因此快樂本身也是一種漫長的耐心。據悉當時法國正進入民族國家的階段,受資本主義影響導致貧富差距頗大,猜想是時代背景的因素塑造了作者的表述,也或許這是作者對當代社會寫下的諷刺文學,才出現「快樂的前提是有錢」這樣的觀念在文本中。不過無須在此處刻意扭曲作者的原意,作者想闡明的只是「要憑追求快樂的意志」做好準備,至於其他的條件或許是欠缺一個機會罷了。作者在文本中給予「追求快樂的意志」相當大的詮釋空間,相信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一套解讀,因此對於「快樂的heureuse」將不再進行贅述。

 文本的第二部〈有意識的死〉探討的是符合人道主義的死亡,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探討的並非是動態的死,所謂「有意識的死」也不只意味著主動尋死,而是更高層次「關注人的幸福、強調彼此互助、重視人的價值」的死亡。卡繆筆下的薩格勒斯和梅爾索正是以一個人的死亡將快樂延續給另一個人,在文本中的體現即是重視人類價值的薩格勒斯憑藉意識選擇以死亡成就梅爾索的人生。

 「重點是要懂得謙卑,要懂得讓自己的心順應每天的節奏,而非硬要求每天的節奏順應我們的期望。」這一句話在文本裡可能不起眼,但卻可能是悟透La mort heureuse的一種心態。無論人生是要追求快樂還是面對死亡,都可能屬於每天節奏的一部分,而我們要懂得讓自己的心去順應一切,並且兩者都絕不是無意義的事情。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