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科普
泛科普

以华盛顿为基地的记者,观察美国政治、文化和风土人情。

有缺陷的巨人

记者亲身经历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后,即时编织出的叙事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同样在香港街头,有的看到揽炒,有的看到抗争,有的看到一国两制的终结,有的看到大湾区的蓬勃兴旺。由此可以想见历史学家埋首故纸时具有多大的阐释空间,美国总统的地位时而出现起伏甚至剧烈波动并不奇怪。对托马斯·杰斐逊来说,同样的行为,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足智多谋,另外一些则认定诡计多端。

最近散步听完2012年出版的传记《托马斯·杰斐逊: 权力的艺术》(Thomas Jefferson: The Art of Power),作者Jon Meacham出身媒体,目前位居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总统历史学家之列。以“有缺陷的巨人”(flawed giant)为叙事框架,Meacham这个从生到死的800页翔实版本突出了杰斐逊平衡理想与现实的艺术,在我看来大致可以概括为平衡理想中的“人人生而平等”与现实中总共拥有过600多位黑奴的艺术。

从步行上国会山只需要5分钟的距离观察美国政治20年下来,我当然知道民主体制的珍贵。但对任何一位政治家来说,首先需要当选,然后自己的党派需要占据议会多数,到第三步才谈得上治国安邦、经天纬地,这是实际运作的设定,否则无从谈起。我也知道,对某些思路更为纯粹的人来说,杰斐逊离伪君子并不远。

杰斐逊的灵活性超越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作者Meacham说,杰斐逊早上的仇敌,下午或许就可以变成朋友,只要能推动重大政治议程。他与另一位建国之父汉密尔顿的立场争锋相对,两人关于联邦政府角色和功能的争论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美国。但从百老汇歌舞剧《汉密尔顿》中我已经了解两人的一场历史性交易。故事发生在1790年纽约的一间密室,财长汉密尔顿和国务卿杰斐逊达成了妥协,对美国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汉密尔顿同意将首都定在弗吉尼亚人杰斐逊的家门口即今天的华盛顿特区。作为交换,联邦政府将采纳汉密尔顿设计的财政系统,银行设在纽约。双方观点一度水火不容,但最终能够超越分歧,美国得以在妥协中前行。

作为法国启蒙运动推崇的理性主义的杰出实践者,斐逊的内心世界同样需要重大妥协才不至于割裂开来。在蓄养黑奴与人人平等之间求得平衡无疑需要超凡的历史智慧,同时也需要学会暂时搁置难题,想不太清楚的事情以后再说。另外一项剧烈的冲突在于理念上对总统权力的高度警觉和现实中对总统权力的历史性延展,他在任期内通过路易斯安那购地和西部探索,迅速扩充了美国的疆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