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435《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14:其實有不少民族曾在中原文化的擴張中消失!?

其實有不少民族曾在中原文化的擴張中消失!?

──────────原文──────────

十九年五月,昭公卒,子舍立為齊君。捨之母無寵於昭公,國人莫畏。昭公之弟商人以桓公死爭立而不得,陰交賢士,附愛百姓,百姓說。及昭公卒,子舍立,孤弱,即與眾十月即墓上弒齊君舍,而商人自立,是為懿公。懿公,桓公子也,其母曰密姬。

懿公四年春,初,懿公為公子時,與丙戎之父獵,爭獲不勝,及即位,斷丙戎父足,而使丙戎仆。庸職之妻好,公內之宮,使庸職驂【音餐】乘。五月,懿公游於申池,二人浴,戲。職曰:「斷足子!」戎曰:「奪妻者!」二人俱病此言,乃怨。謀與公游竹中,二人弒懿公車上,棄竹中而亡去。

懿公之立,驕,民不附。齊人廢其子而迎公子元於衛,立之,是為惠公。惠公,桓公子也。其母衛女,曰少衛姬,避齊亂,故在衛。

惠公二年,長翟來,王子城父攻殺之,埋之於北門。晉趙穿弒其君靈公。

十年,惠公卒,子頃公無野立。初,崔杼有寵於惠公,惠公卒,高、國畏其偪也,逐之,崔杼奔衛。

頃公元年,楚莊王彊,伐陳;二年,圍鄭,鄭伯降,已復國鄭伯。

──────────翻譯──────────

齊昭公在位第十九年去世,由他的兒子「舍」即位為齊國國君。舍的母親沒有得到昭公的寵愛,國都裡的人都不怕他。昭公的弟弟「商人(人名)」因為齊桓公死後爭立國君都沒有得逞,便暗中結交賢士,撫愛百姓,深受百姓擁戴。等到昭公死後,他的兒子「舍」繼位,勢孤力單,「商人」就與眾人一起於十月的時候在昭公墓前殺死國君「舍」,「商人」自立為齊國國君,這就是「齊懿公」。懿公,是桓公的兒子,他的母親名叫「密姬」。

齊懿公在位第四年春天,當初,懿公還是公子的時候,與「丙戎」的父親一同打獵,在爭奪獵物時沒有取勝,因此即位以後,懿公就砍斷丙戎父親的雙腳,讓丙戎為自己駕車。「庸職」的妻子很美麗,懿公把她納入宮中,搭車時讓庸職陪坐在一旁。五月,懿公到「申池」遊玩,丙戎和庸職一起洗澡,互相開玩笑。庸職說丙戎是「砍腳人的兒子」,丙戎說庸職是「被人奪妻的丈夫」。兩人都痛恨這句話,就怨恨起懿公。接著便合夥謀劃與懿公到竹林中遊玩,並一起在車上把懿公殺死,把屍體拋在竹林中便逃跑。

齊懿公即位後,驕橫,百姓不親近歸附。齊國人就廢掉懿公的兒子而從「衛國」迎回公子「元」回齊國,擁立他為國君,這就是齊惠公。惠公,是桓公的兒子。他的母親是衛國國君的女兒,名叫「少衛姬」,因為躲避齊國內亂,所以居住在衛國。

齊惠公在位第二年,「長翟【補充:春秋時代的一個部落】」來到齊國,「王子城父【補充:人名,齊國將軍】」攻殺長翟,把他埋在北門。晉國大夫「趙穿」殺死國君「晉靈公」。

齊惠公在位第十年去世,由他的兒子「齊頃公」「無野」即位。當初,「崔杼」曾受到惠公寵愛,惠公去世後,「高氏」、「國氏」害怕遭受他侵犯逼迫,就把崔杼驅逐出國,崔杼逃奔到衛國。

齊頃公在位第一年,「楚莊王」強盛起來,征伐陳國;齊頃公在位第二年,圍攻鄭國,鄭伯投降,後又讓鄭伯復國。

─────────解說與心得─────────

在前一段內容裡,司馬遷特別提到齊桓公的五個兒子都將繼任國君。但齊國的繼承法則應該也是父死子繼的情況下,齊桓公的五個兒子之所以會相繼接任國君,除非是這五兄弟都沒有子嗣,否則唯一的可能就是「奪權」了。從這段內容來看,情況確實是如此。

相比於司馬遷在這卷〈齊太公世家〉前面安排的是展現「謙讓」美德的〈吳太伯世家〉,齊國的諸子爭權,讓人不勝唏噓。但為何已經坐穩國君之位的人無法順利讓兒子也坐穩呢?除了孩子的母親出身卑微之外,齊國國君生前都沒有為孩子累積足夠的政治資本,導致兒子繼位後沒有輔政大臣,更不得人心,這些都是關鍵所在。

有趣的是,為了奪權,齊桓公的兒子之一,那位名叫「商人」的公子,不僅偷偷結交賢士,甚至也獲得百姓的支持(陰交賢士,附愛百姓,百姓說)。然而,這位「商人」篡位成為齊懿公後,卻因為態度驕傲而引起民怨(懿公之立,驕,民不附)。奪權之前是深受百姓愛戴的公子,奪權之後卻成了百姓厭惡的君王!?如此大的反差,也難怪我們常聽到那句「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更令人訝異的是,這位齊懿公還是個會記恨的君王,竟然因為陳年往事而在繼位後斬了某人的雙腿,甚至還搶奪臣下的妻子。這種種劣行最終引來殺機下,堂堂一位齊國國君竟在森林內遭到殺害並棄屍,更因為這些劣行而失去百姓的支持下,百姓不支持齊懿公的兒子繼位,而是迎回另外一個齊桓公的兒子。

至此,齊桓公的五個兒子都相繼當上了齊國國君,也因為這一系列的內鬥,齊國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不過,接下來司馬遷的一段內容,卻讓我看得一頭霧水:

惠公二年,長翟來,王子城父攻殺之,埋之於北門。

根據我搜尋的資料來看,「長翟」也就是長狄,是當時的一個部落名稱,看來並不屬於華夏文化。而「王子城父」則是齊國的一位將軍的名字。換言之,齊惠公二年應該是因為齊國的長期衰弱,引來夷狄的入侵,最終在將軍「王子城父」的抵禦下,擊敗入侵的夷狄,甚至還將敵人頭顱埋在北門。

關於這段描述,可以參看《左傳》中的紀錄:

齊襄公之二年,「鄋【音搔】瞞」伐齊, 齊王子成父獲其弟榮如, 埋其首於周首之北門。

然而,司馬遷的這段描述裡,卻看不出「長翟」是來侵犯齊國的樣子,反而會讓人誤以為「長翟」是個人物的名字一樣。甚至還會讓人以為王子城父是把來訪的客人殺了,把頭顱埋在北門一樣。

為何一段夷狄侵犯齊國的情節,《左傳》用「伐」來描述,司馬遷更用「來」這個字記錄呢?!由於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只能推測這個小民族應該是在華夏文化的擴張中被滅掉的一個部落。面對強勢的中原各國,這些小部落終究抵擋不了中原各國的擴張下一一滅亡,甚至消失在歷史洪流裡。但幸好還有一些史書中會出現他們的名稱,為他們的曾經存在留下紀錄。這就是這些史書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吧!?

在搜尋資料的同時,也發現2014年6月,山東省淄博市考古隊在該市發現狄城遺址,當中找到不少飲酒的器具,根據考古學者的研究,這裡應該是「鄋瞞」,也就是「長翟」的都城。看來,考古發掘也可以找到很多史書可能沒有記載,或是簡單帶過的過去呢!

至於日漸沒落的齊國還會遇到哪些挑戰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