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
黃昏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 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鲁迅

說好香港故事?

曾經聽講過於中國內地,千萬不要懷有同情心,良心良知。因為中國是一個出賣同情心,良心良知的國度。這點我不否認,而且任何時候踏入國內也必須切記。我認為,香港也曾經出現過懷有同情心,良心良知的人都沒有好結果的時期。

眾所周知,香港是一個極具國際文化特色的東方城市。東西方文化匯聚一個小小漁港,百多年來為海外英國領土。直到九七年回歸,香港在世界上都有其獨特的文化魅力。

從五六十年代開始,輸出東南亞各國的歌,影,視作品;成衣業,出版業,塑膠製造業等等,甚至世界留名。後來,經濟轉型,港人變得富裕。與所有剛踏入發達門欄的國家一樣,港人開始講求生活品質;對美食要求更高;對日常生活的所有追求都漸漸變得更流於表面,更華而不實。

七八十年代開始,香港已經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際城市。有屬於自己的機場,貨幣,銀行體制。政治三權分立,亦有成立不久標榜杜絕貪污的廉政公署。

然而,以上之事只是香港長久歲月中的其中一部份歷史,非我自己所見,也非我自己所聞。只是書本上,網站上,圖書館裡的一些客觀資訊。事實上,一些主觀角度,一些當年人話說當年事,故事和紀錄等等,每每更引人入勝。

不然我們永遠不知道,原來九龍城寨是一個三不管之地;警察貪污嫖娼白吃白喝乃天經地道;財宏勢大的商人黑幫可以左右強權高台施政;但永遠不變的,還是一群弱勢社群。一群被擺上檯面的前社會菁英。他們永遠處於被施予,被同情,被報導為需要其餘社會人伸出緩手的一群。

每個地方,每個年代都有強弱的社群存在。香港,好運的成長在中產家庭,出生已經有樓房接手,父母身家豐厚,不愁吃喝。歹運的,出生籠屋,木屋,遷置區等。每天都為口飯出外拚搏,被騙被拐被賣的不計其數。留得下來的,才有運氣上到廉租公屋。汰弱留強,實乃天道。

曾經聽講過於中國內地,千萬不要懷有同情心,良心良知。因為中國是一個出賣同情心,良心良知的國度。這點我不否認,而且任何時候踏入國內也必須切記。我認為,香港也曾經出現過懷有同情心,良心良知的人都沒有好結果的時期。

不過,香港地方實在不大。能在世界舞台上立足百年以上,靠的還是當地的人。百年前中國積弱,即使新中國成立後,內地的政治形勢還是波濤洶湧。反觀,香港以一個殖民地而言,相對政治穩定。長年累月接收了內地過百萬難民,直到現在現刻。

這批受盡戰爭,飢荒,政治逼害的難民,為本來人口只有不足六十萬的香港提升到七十年代的四百萬人口。雖則短短二十五年,當中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磨合,交流等文化差異問題,有這批難民確實為香港注入了生產力。其後代更見證目睹了香港經濟起飛的七十到八九十年代。

此間,難道就沒有說好香港故事的人?畢竟,香港對外輸出一直都是以一個購物天堂,美食天堂,東方之珠,東方何李活等等自居。人們往往只目睹大外宣的一面,從不願了解其腐敗面。

當時,難道就沒有現在的政治小丑?高官難道就講人話了?警察難道是好人?商家難道就講國家大義?有點可以確定的,就是當年社會上還是有一眾弱勢社群,需要人們照料。而這些所謂弱勢社群,正正就是年輕時為港爭光的老一輩港人。

可見,勤勞如港人也好。終其一生服務於一個地方,甚至一份工作一成不變也好。

選擇留下來定居的,唯一原因是身邊家人?朋友?是愛?還是愚笨?

當一個地方需要政府動員由上至下地說好當地故事,千萬不要去這種地方。因為這種地方需要錢財灌溉,所以才大事宣傳,以吸引更多生產力和人力來做牛做馬。一個好的地方不需要由當地人說好當地故事,而是由去過住過當地的人說好當地故事。

說故事,是屬於自己獨特的所見所聞,以自己的口語講述出來,自然有其獨特性,感染力強弱不是故事的本質。但當說故事有其目的,政治考量,偏見,甚至整個故事不合邏輯。那就證明是宣傳而已,根本不用美其名說好當地故事。廣告直接就來,告訴你此地無銀三百兩,相信會吸引更多國人來港。

香港的人口政策,使到本地生產力,勞動力不會成為勞動階層的問題。勞工議價能力弱,福利差,工時長,病痛乃至職業病也好。普遍新香港人基調是跟政府,老闆無關。由其是他們已經做好了一連串防患於未然的政策與安全指引。甚麼酷熱天工作指引是多少分鐘休息,多少分鐘工作,甚麼八號風球工作指引.......違反這些政策的只能是人,由其是底層工人,這不全部都是屁話麼?主管,老闆,上司要你跪,絕大部分港人不能不跪。

奴隸與努力這兩個詞的發音在內地很相似,在香港就完全不同。不過,粵語還能堅持多久?

難道說天文台不是聽從政府指揮?不如說說,聽從政府指揮的政府隊伍有哪些是對港人友善的?

有的話,也只是當你掏出錢包的時候。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