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Huang
Sam Huang

中國C919飛機服役對台灣航空"迷"的啟示

一個GDP排不上世界前20名的國家,跟一個世界GDP第2名、差距20倍的國家比拳頭。就像一個身高170公分的後衛想打中鋒,對手卻是220公分的姚明。

中國商飛的C919窄體客機在2022年12月9日首次交付給客戶,象徵著中國在航太產業向世界強權邁向一步。而此時中文圈的台灣,不論是中華民國派或是台灣派,都對這個新聞酸溜溜的。中華民國派感概30年前台灣就有亞洲首架自研自製的4代戰鬥機了,現在卻連後車燈都看不到。台灣派則是以俄國為例,航太產業強如俄國的客機市場都淪落至此,俄國的小老弟中國能走到哪,真是不敢想像。

這邊點出幾點,讓這些台灣航空"迷"能認清事實,能從自己的幻想中醒來:

  1. IDF的自研自製的大環境背景是1978年的"中"美斷交,這個環境已經在2016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開始後不復存在。而台灣國家政策大方向的航太或國防需求一直都是「外購優先」,再來才是「代工省成本」,最後別人不賣時才有「自研逼購買」。而「提升航太研發能力」都不在國家政策大方向的考量中。
  2. 台灣的自然地理環境本來就不適合大型飛行載具的開發,地狹人稠連個測試場域都沒有談何研發? 
  3. 台灣應該要與經濟體量相類似的國家比較航太產業,而不是那些巨大國家。與台灣類似也有戰鬥機自研自製能力的有荷蘭、瑞典、比利時、捷克與以色列。目前只有瑞典活躍在檯面上,但其航太產業有雄厚的汽車工業在撐。而捷克即使有汽車工業在撐,目前的航太產業也根本上不了檯面。而荷蘭與比利時就不用說了,倒的倒,被併購的被併購。而以色列則轉型成飛彈產業,不搞大型飛行載具,這才是台灣值得執行的方向。
  4. 有些台灣航太自研自製maker以C919例子抱怨台灣民航局是個爛單位,以推拖拉的方式阻擋台灣航太自研自製的能力。但其實這不是台灣民航局的錯,一個國家的政策並不是一個民航局這個小單位就能決定的。若是台灣政府高層想要發展某個產業,租稅減免、給便宜的水、給便宜的電還在頂大成立學院樣樣來,比如半導體產業。這個時候某個小單位的小官想擋,早就被換掉了。
    而台灣民航局的這些"懶惰"官員還沒被換掉,代表台灣政府本來就不重視這個沒辦法帶來稅收甚至無法保衛台灣的"航太產業"。如果你是政府高層,你綜觀以上3點,你有腦的話還會花力氣培植航太產業嗎?

所以,台灣航太"迷"們不要看到C919而玻璃心,台灣本來就不適合走大型飛行載具的路,台灣有更適合自己的航太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