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融僧蹤
妙融僧蹤

心在哪,哪裡就有寶藏

即便確認了角色,也該偶爾質疑自己的真實身份

曾經與一位朋友見面,在聊天的過程中,朋友告訴我她有一個情況是,無法很坦然地說自己是一個佛教徒。

她告訴我,雖然她聽過不少佛法課程、也練習佛門的禪修,內心更認同佛法的道理,但是之所以她無法說自己是佛教徒,那是因為覺得自己內心真正的思想上,並不存在佛教的思想。

我問她怎麼理解所謂的「沒有佛教思想」的意思呢?

朋友告訴我,她認為能夠成為一位佛教徒,就代表著應該要有佛法的思想,並且要能以這樣的思想,去呼應生命的發生。而由於有著佛法的思想,於是在面對任何事情時,便會自然地以佛法的角度去看待。

比如說,遇到困難的境況時,一個學佛的人會以因果、業力、因緣法等等思想去理解去面對,或者在遭遇痛苦時,會以消業或是轉為道用等心態去轉化,又或者在經歷歡樂喜悅時,能以不執著、無常等態度去體驗去經歷。

然而我這位朋友認為,由於自己在面對人生的種種情境時,並不能以佛法的角度與思維模式來面對,往往仍舊是以原來的想法和習慣去回應,由於這個原因,所以覺得無法很坦然地說自己是佛教徒。

在與她聊過之後,其他的談話內容都忘記了,但是這段對話,倒是讓我印象深刻。雖然這件事至今已經過了幾年,這段對話卻一直在我心裡儲存著發酵著。

當時我應該是覺得,這位朋友對「佛教徒」的要求與標準訂得太高、太嚴格了,那時我也可能告訴過她一個共通的標準答案~皈依了三寶就是入了佛門,可以稱為佛教徒。

至今我還會時不時地想起這位朋友對於佛教徒這個身份的認知標準。其實,不論她是否是佛教徒,但看她對自己內心狀態所做的觀察以及身份定位的嚴謹,都讓我心生敬佩。

也許自認為是佛教徒、佛弟子的每一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可以用這樣的標準,來觀察審視一下自己,除了一個身份上的名稱之外,我們在思想認知上,是否有真正進階升級至佛法的認知境界。

也許我們可以先看看,原來慣常的思想有些什麼呢?

無非是著重在利益自己的角度、不切實際地期待事物能永恆、貪戀著輪迴種種幻象、眼光只放在狹隘的今生,以及毫不懷疑地認為一切都很真實,等等的原始認知思想。

再想一想,什麼是佛法的思想呢?

從世俗曾面來看,有慈悲為懷的情操、利益他人的情懷、無常的觀照、輪迴是苦的深刻認識、因果業力的徹底認同等等思想,從勝義層面來看,有無我實相的了知、緣起性空的洞見、自心佛性的認識等等的思想。

這些思想與境界可能是很多學佛人、佛弟子、佛教徒都耳熟能詳的,甚至也是很多人常掛在嘴邊的詞彙。只是,當我們學佛之後,這些思想是否漸漸地替換掉我們原來的慣性思想,從而成為我們的生活與人生呢?

也許我們可以再問問自己,是否真的接受了、認同了佛法所說的這些道理?又或者,我是否能夠以佛法的思想去看待、去生活?是否在用佛法的思想來面對、來回應呢?

當這麼問著自己時,比起只是陳述著自己是一個學佛者或修行人這件事,如此對自己身份狀態的質疑與提問,反倒讓我覺得,這樣更像是一個佛弟子了。

PS

佛法的理,有多少成為了你心中的理呢?而你心上的佛法之理,有為你的生命帶來了什麼樣的風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