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y 猫灵 ⁜ 野薄荷 ⁜ 雪树
Rainy 猫灵 ⁜ 野薄荷 ⁜ 雪树

文字爱好者,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花一整天的时间去读我爱读的书籍

“下辈子别再做我妈,太累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你看见了吗?

"虽然很自私,但是,我想你记住我的模样,真的很幸运遇到你这样的妈妈,您的恩情,我来世再还吧。"我真的想好好学,考个好大学,希望这个愿望,下辈子可以实现吧,我爱你,下辈子,别做我妈了,太累了。这是21岁的魏天桦留给自己妈妈的最后两句话,相信每一位看到这两句话的人都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他深深的绝望:"您的恩情来世再还""这个愿望,下辈子可以实现吧"这些话传递的信息是,这一世,这辈子,我已经不想再继续了。你永远是我的好儿子,你是妈妈的支柱,我会尽最大努力支持你。"妈妈因你考到外高而荣幸,我希望你这次也争取轰动一哈周边的几个学生,老师说了,你学习如果用心了,没问题,你是聪明的娃娃。这是妈妈看到儿子的信息后回复的话,

乍一看,满满的母爱,满满的鼓励,再一看,完全对儿子的情绪熟视无睹,完全是自说自话。

所以,孩子最后的一线生机,被掐灭了,魏天桦纵身跳入了滚滚的黄河之中。

孩子的情感需求,正在被忽视

刚学会走路的儿子,对行走乐此不疲,他充分享受着自己行走带给他的自由,看他玩得开心,我往往会抓紧时间做些自己的事。

结果,不会超过十分钟,儿子就会摇摇摆摆地向我走过来,拽手拉腿。没办法,我只好放下手上的事继续陪他探索"世界"。

看到我一直跟在他的身边,小家伙又开始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于是,我又会趁机开溜,可是,儿子似乎有心电感应,我一旦离开他视线范围,他马上就会停下手中的事朝我走过来,并发出"啊啊哦哦"的不满声音。

刚满一岁的孩子,只要发现我忽视了他,他就会心生不安,想尽办法引起我的注意;当我面向他、回应他时,他就会开心地笑起来,只有当我陪在他的身边,让他感受到我的气息,他才能玩得尽兴、玩得安心。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 存在性焦虑",意思是指对孩子来说,被父母无视的感觉,是约等于被抛弃的,对他们来说无比恐怖。

不知你是否经常这样对待你的孩子:妈,我想去吃肯德基。"吃什么吃,垃圾食品!"爸,我想周末去看场电影。"看什么看?你考了全班第一吗?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需求时,我们总是有办法回绝他。

慢慢地,孩子就不再和我们提要求了,他的心门开始慢慢对我们关上,他也不再知道 自己内心到底需要什么,他只会按照父母想要的方式成长。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衣食温饱很关注,至于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情感却并不上心,只要孩子表现得"懂事"、"乖"就觉得万事大吉。

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的需求你看不见,我的情绪你也不关心。

西班牙则有诗歌说:死亡,即是无回应之地。

也就是说,如果缺乏情感回应,人就等于处于绝境,甚至是死亡之地。

所以,不管是跳黄河的魏天桦,还是被妈妈忽视的幼儿,都是处于绝境中。

好父母,也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外形美丽,事业有成的企业高管晨晨,不知为什么,每次见到妈妈时,她都会产生莫名的抑郁和愤怒。这种感觉一直困扰着她,让她非常难受。

在一次心理咨询时,作者乔尼丝博士帮她找到了产生这种情绪的根源。

原来在晨晨5岁时,有一天和爸妈在沙滩上玩耍。爸爸邀请她跟他一起堆沙滩城堡。她很高兴,因为爸爸工作忙,很少有机会跟她单独相处。

然而,父女俩的沙堡工程却被妈妈无情打断了:晨晨,沙子玩够了吗。爸爸好不容易休息,可不能陪你玩一整天,过来,妈妈给你念书。

爸爸和她放下手中的塑料铲子,拍掉膝盖上的沙子,去了妈妈身边。她内心为爸爸不能和她玩而难过,却还是选择了顺从。当妈妈给她念书时,这种难过好像也就忘了。

在咨询中提到这段往事时,晨晨的眼里满是泪水。

其实她只是想和爸妈度过特别的一天,只是希望能够继续和爸爸搭城堡而已,可是爸妈却没有在意她内心的真实感受。

如果那时,妈妈注意到她的感受,就会放下手中的书:"哇,你挖了好大一个坑,想不想看我怎么搭一个城堡?如果爸爸也在乎她的感受,就会说:"今天我就想陪晨晨一起搭城堡,亲爱的你要过来一起吗?她发现,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感受经常得不到爸妈的反馈,他们总是选择忽视她的情绪和感受。渐渐地,她也学会了忽视自己的情感需求。

乔尼丝博士认为:

“孩子和父母是有情感连接的,孩子能从父母身上得到反馈和回应。如果这种反馈和回应没有给到位,孩子在成长中就会出现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倾向,内心痛苦地活着。”

而遗憾的是,很好的父母,很爱自己孩子,一心一意为子女着想,却往往无意识地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如何与孩子建立正确的情感连接

1、安慰孩子,并教会孩子自我安慰

当孩子在梦中惊醒时,轻轻拍孩子的背,让他在噩梦后慢慢入睡;当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时,认真倾听他的诉说,拥抱哭泣的他;当孩子和你分享喜悦时,和他一起开心地笑,并与他击掌庆祝……所有这些,都能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并达到和孩子情感相通的目的。

当孩子的情感被接纳、包容、并接收到合适的安慰时,他们会内化父母这个能力,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了自我安慰的技能。

2、接纳孩子,并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情绪

三年级的依依从学校回来后,交给了妈妈一封告状信,老师在上面写道:依依今天很不尊重人。

依依带着怨气说,老师让她不要在手指上玩弄铅笔,因为笔尖朝上,弄不好会戳到自己的脸。

她皱着眉头和老师顶嘴:我只有把手抬到这个高度,铅笔才会戳中自己的脸,何况我没有那么傻。

结果,老师没收了依依的铅笔,还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公示批评。

妈妈并没有训斥依依不听话,而是说:"老师没有意识到当众批评你会让你觉得丢脸,而且她竟然蠢到相信你会用铅笔戳到自己。但是,当老师叫你停止时,原因不重要,你需要停下来。妈妈的理解让依依放松了一些:"我是想好好解释的,可她弄得我那么沮丧,还拿走了我的铅笔。"你一定很难受,但你想想,老师班上那么多人,她肯定没有办法像我们这样交谈啊。在学校,老师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点很重要,你能答应妈妈,不和老师顶嘴吗?"嗯,好的。"真棒,如果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你永远不会有麻烦的。如果你觉得不公平,你可以回家后跟我们抱怨,但作为一个学生,尊敬就意味着你配合老师的要求。当孩子产生情绪,这位妈妈选择去建立情感连接,并接纳这些情绪感受。同时,她还教会了孩子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乔尼丝博士说:

“当你尽全力去做了,孩子会以另一种方式来爱你和感激你,因为他们能够感觉到你理解他们,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

不管是新手爸妈,还是已为人父母多年,学会看见孩子背后的情绪和感受,学会看见自己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才能开启一段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被看见,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被照亮。

看见即疗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