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
LL

Someday this pain will be useful. 作家 / DJ

小事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购物节

才过了十一月一号,我的朋友们纷纷反映,双十一购买的商品已经陆续发货了,估计不出双十一,皆会悉数收到,根据往年的经验,这场狂欢不会迟到,双十一由原来的粗加工食品变成了午餐肉,无需预热,开盖即食。


确实太快了,主要是早在十月底,短信就开始蠢蠢欲动,比在中国过假洋节换装的熊孩子们还迫不及待,问我「Treat or trick」——到底你丫买不买!真的,求你,五件零元,全店五折了,零点限时抢购,限量满二百赠一百,不买你不傻逼么,你不买别人都买了,比双十一都便宜,不用熬夜不用比手速,先付尾款,早买早收货,不用和往年三孙子似的在十一号之后滚滚的物流浪潮中翘首以待,十一月了,该狂欢了,快醒醒,赶不上夜场打折酒了。但我依稀记得,「狂欢节」或者说是「购物节」,早在今年年初就开始,直播带货不是每天都在满减和狂欢么,全网最低,宝贝们,你必须买,这个你必须拥有!所以看来,算上十一月,中国人踏踏实实狂欢了一年,一天都没闲着。


早先我们还算含蓄,我们民族的行事风格的内核是 —— 想干嘛就不能说干嘛,汉字的书法里谈笔意,说「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兵法里都论「声东击西」,老外都奉若神明,《The Art of War》常年在美国亚马逊高居不下,老外看完都震了;我们网上骂这人傻逼,线下见面了还是张哥王哥的叫着,很是客气。我们和人做生意,先要「交个朋友」,先得是朋友,关系到了我们再聊生意。所以早先的双十一,还是委婉的,光棍不孤独,买点儿东西,对自己好点儿。折扣还算实在,确实是实打实的五折,卫生纸可以买一年的囤起来——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焦虑深埋在基因里,洗发水买一瓶指定不行,这点心思自然也被商家摸的清清楚楚。这几年开始,焦虑也从基因里破土而出,长在脸上。我特好奇的是,经济下行,人民购物欲却迎难而上,不是都失业回家,内卷下沉了嘛,现状是大家已然亢奋着消费,原来是卷着呼了起来。不过想爽爽地消费也不是那么容易,想消费,先做套数学题,满减与膨胀算明白了,顺带抢一抢猫币,分它几十亿,到手几十块,多少也是到手了,现在到大街上也捡不回几十块。我见过有人定闹钟算钱抢购到,走在路上,手机闹铃响了,提示是「快他妈抢」,赶紧拿出计算器算起来。高考如果有这劲头,现在也不用考虑满减的那点儿便宜。问题就在这,抢购的核心,还是「便宜」,确实如此吗?答案自然是无须多言,便宜这事儿,取决于自己怎么看,和自身需求有关,大家都在抢不到的,谁抢到了谁就是捡到便宜,价格高低已经不重要。大家都抢到的,便宜五毛钱也是便宜。走在地铁过道里,看两边墙面广告里的一家三口各有各的喜形于色,确实像过节,我感觉他们用的东西都是别人送的。


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购物节呢?我建议就别弄太多的弯弯绕,真诚一点,何苦和万圣节双十一双十二挂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够策划公司用的。如鲍德里安言,消费者买的是一张张便利贴,买回来就是为了贴脑门上。从现在看来,大众的消费已经远远的超越了基本温饱需求,当在饭馆吃饭看到光盘行动的牌子时,也该想想欲壑难填的购物车。不过即使这样,也有太多的稻草,风吹向什么地方,就向什么方向去,无论是否向阳,可能稻草的根不够深,索性还是有韭菜,最后也难逃收割。把消费当成节过和把节日稀释成了消费从本质上都没什么差别,消费降级,销量升级,小品《卖车》里,赵本山饰演的大忽悠望着范伟坐着轮椅远去的背说:可怜啥呀,咱就靠这种人养活咱。


当然,我在这也是发发不起眼的牢骚,一年下来,钱也没少花,这一年就要过去,我在一边焦虑地踱步于无暖气的房间,想着今年也没去哪儿看看,真是遗憾,一边用颤抖的手点击了「立即购买」,琢磨着能不能在双十一前收到繁多的包裹,想必在拆封的时候,我有那么几分钟会开心起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