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可以穿短裙的阿富汗:「嬉皮之路」是如何中断的?

李易安
·
·
IPFS
·
这条「嬉皮之路」的中断,其实也就是中东当年动荡、以及社会气氛变化的一个缩影。


1970 年代,穿着短裙走在喀布尔街头的女性。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贴阿富汗1970 年代相对「开放」、女性可以穿短裙走在街上的旧照片。

其实这种从「开放」变「保守」的现象,不是阿富汗独有。

我四年前在科威特念书的时候,也曾听别人说过,1960、70 年代的科威特其实也相对「开放」;科威特大学里,甚至还可以看到穿迷你裙的女学生。

等到我2017 年在科威特大学的时候,不只男女生不能共用食堂、会分别坐在教室两边,穿全身黑罩袍的人也不少(不过比较有趣的是,读文学院的女生穿着一般比较保守,而工程学院、建筑科系的女生穿着比较西化)。

换句话说,这种从1960、70 年代的「西化」、「开放」,逐渐「宗教化」、「保守化」的现象,其实不只发生在阿富汗而已,在其他的伊斯兰国家也能见到。

针对这个问题,我曾不只一次在科威特请教(自由派的)学者,但大部分人似乎都不太愿意多谈;我在文献里看到的说法,则会把这种现象归因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在1960、70年代的战争──以色列当时的势如破竹、以及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也激起了伊斯兰世界的反弹和宗教化。

不过伊斯兰世界在过去半世纪以来的变化,其实在这张地图上,也能略窥一二,而且可能更加有趣──这张地图上的红色路线,就是所谓的「嬉皮之路」(Hippie Trail)。

嬉皮之路(图片来源:Wikipedia)

嬉皮之路据说是现代「年轻背包客壮游/穷游」的前身或原型,背景则是西方世界在二战之后,开始出现的「垮掉的一代」、「嬉皮族群」。

现在我们讲到「垮掉的一代」、「嬉皮」的时候,一般都会联想到大麻、性解放,但其实这个浪潮还有个很重要的面向──对东方宗教、东方精神世界的高度兴趣与探索。

所以嬉皮之路,就是当年西欧年轻人踏上旅途,前往东方的一条背包旅游路线,有些后来大红的歌手、乐团,年轻的时候都曾经走过这条路,或是把这条路线当作歌曲题材。

比如Pink Floyd 的主唱Roger Waters,就曾经把自己年轻时搭便车走这条路、经过黎巴嫩的故事写成歌,借此反对小布希在中东出兵;我前阵子跟一个台湾的资深背包客聊天,他1970 年代末的时候,也曾抓住「嬉皮世代」的尾巴,走过这条路线。

换言之,今天背包客的始祖,就是这群放荡不羁、身无分文的嬉皮,而当年背包客最流行的路线,也就是这条路线。

由于阿富汗是罂粟花、大麻的产区,所以当年喀布尔的街头,也经常能看到嬉皮在找乐子──今日我们在看着1970 年代的喀布尔照片瞠目结舌时,这些嬉皮也就是那些照片里会被拍摄的其中一群人。

如果你熟悉19 世纪英俄之间的「大博奕」,大概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条嬉皮之路,其实就是英属印度,当年害怕其他西欧强权入侵印度的路线:

从西欧出发,并在路过伊斯坦堡之后,岔出两条路线,一条途经叙利亚、黎巴嫩,另一条直取伊朗;两条路线在伊朗汇流之后,再途经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抵达印度(有些版本会继续往东南亚前进)。

黄色线条就是当年的英国人,想像欧陆强权入侵印度时会走的路线

不过这条路线,后来却因为1970 年代的黎巴嫩内战、伊朗革命,以及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而开始式微,因此这条嬉皮之路的中断,其实也就是中东当年动荡、以及社会气氛变化的一个缩影。

身为一个在1980 年代出生的背包客,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之一,其实就是期待着有朝一日,能走一回这条嬉皮之路,而不用担心人身安危──只是眼下看来,这个心愿似乎愈来愈难实现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