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只要他身上还有死刑台湾的戒严就没有真正结束! 」—《流氓王信福》
在这一切发生之前,王信福是木工学徒,家住平等街,狭长房舍里有包容的妈妈与天真的妹妹,后院种满花草。十八岁以后,就在一个又一个外岛之间漂流,真的成为「流」氓。他是暗影以外的暗影,流向岛外之岛,困坐牢中之牢;漫长的漂流里,他心之所系,无非是:重回平等街。
从2011年开始,包含江国庆、苏建和、徐自强与郑性泽等,部分冤案获得平反,也让人开始对司法改革产生希望。然而,我们经常忽略这些案例只是少数,尽管转变已经开始,仍旧有许多冤案的受难者仍在牢狱中,甚至已经死去,而属于他们的正义却依旧遥遥无期。其中,身为台湾现今最高龄死刑犯的王信福,正是其中之一。
他是流氓同时也是冤狱受难者
尽管如此,当看到《流氓王信福》的书名,或许会让不少人产生疑惑,明知道戒严时代的冤案并不会挑对象,却还是难免对于「为流氓平反」,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想法。然而,藉由长期关注人权议题的作者张娟芳一步步抽丝剥茧,读者将看到的将不只是这起案件在审判时的种种疑点、王信福的人物故事,还有在蒋介石威权政府时期,将台湾人民「流氓化」,以方便进行统治的血腥历史背景。
王信福个人的流氓史,是从长头发花衬衫开始的。
那时他在木材厂当学徒,也和朋友一起在嘉义车站前为计程车拉客。这段期间可能是王信福最快乐的日子,但是他的生活乐趣,不是六〇、七〇年代的威权体制所能容忍的。
就结论而言,《流氓王信福》是本精彩、丰富的作品。不论是其中藉由虚构,由王信福家属的视角讲述他的故事、逻辑式地讨论判决的疑点,或者是旁征博引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它介绍的是一个罪犯如何「被流氓」的人生;一起在戒严时期有瑕疵,如今却迟迟无法翻案的死刑宣判;以及一段不被主流社会所关注,却是转型正义重要拼图的历史。
最年长死刑犯背后的冤案起缘于戒严「流氓」政策
「转型正义的对象通常是清白的民众」,《流氓王信福》的出现,在两种层面上挑战了这样的刻板印象。不只是因为国家暴力(包含司法审判与戒严时期的行政压迫)并不会因为看到坏人就转弯,在那个年代,甚至就连「清白」的标准,都经常只是政治上分别敌我的工具。
而在戒严时期的冤狱令人愤慨的同时,但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或许是在物是人非的情况下,加以王信福本身「流氓」标签所带来的偏见,让他的翻案纵使充满根据,过程却无比艰辛。尽管如今已经没有超越宪法的威权存在,但取而代之的舆论,及只注重耸动的媒体,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威权?
芷娴说:「过去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现在这个案件,信福大哥真的是被冤枉的。」
「那是我们自己在这边讲人权,外面的人都不是这样想的。」还是笑嘻嘻的。
在讨论废死之前台湾司法「转骨」之路
连国小都没有毕业、从18岁就过着被到处流放、压榨劳力的生活,自嘲完全没有自力救济能力的王信福,想要对抗法律元国家,就如同封面上推着巨石的渺小人影,而一次次的上诉驳回,更让这位现实中的薛西弗斯,只能继续用尽力气让自己不被现实无情碾压。
在台湾,「废死」时最具争议性的议题之一,但在进行各种正反辩论之前,许多人或许都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议题:「我们真的能够相信司法吗?」根据2022年台湾民意基金会的调查,至今仍有逾4成的民众不满意司法改革的成效,不久后将施行的国民法官制度,势必也将面临不少的挑战。
只要他身上还有死刑,台湾的戒严就没有真正结束!
在推荐序中,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委员彭仁郁以「转骨」,比喻王信福案例的重要性或许再贴切不过。尽管历经层层选拔法官也是人,但只要是人都会犯错,与其期待不犯错的司法,更实际的或许是打造一个「知错能改」的环境。而《流氓王信福》的出现,也提醒了我们,唯有通盘检讨戒严时期的一切不当作为,台湾的司法改革与转型正义才能够再向前迈进。
诚品线上: https://eslite.me/48zwqa
金石堂网路书店: https://pse.is/48tz6f
博客来: https://pse.is/48y6pp
读册生活: https://pse.is/48tdnp
读册二手书: https://pse.is/47bnlh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