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悲情城市》

蒟蒻魚
·
(修改过)
·
IPFS
·
说实话…

《悲情城市》1989年上映的6年后,我才首次观影;33年后的今年,《悲情城市》4K修复版在台湾隆重其事重新上映。我当然有贡献票房,但观影后,我悲愤地发现自己真的是老了,都不能按字面意思好好观影了,每一句对白和场景都被我诠释出一百种悲苦来。少女时代的我大概也能感受到那种哀伤,但也只是湖面被风吹过的微波;人到中年再次观影,适逢家变,我感同身受到那种寸心如割的痛的同时,也窥见了侯孝贤导演在那个时代为每一个细节付出的用心。

《悲情城市》的前段,日本投降,国民党接管台湾,宽荣、林老师等人吃饭讨论时局时,提到一句:「回到祖国的怀抱……」,观影前我恰好读到朱宥勋写的《二二八读诗. 2023选诗》,文中选取了陈黎写的诗<二月>,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在异族的统治下反抗异族,在祖国的怀抱里被祖国强暴」。诗歌和电影冥冥中形成了一种呼应,我想这也会是很多亲历者的心声吧?然而,今日的各位「祖国」们可有好好的面对过去犯下的「强暴」罪行呢?

想起早前阅读《The Atlantic》12月号的封面报道<Monuments To The Unthinkable>,提到「Questions of public memory—specifically how people, communities, and nations should account for the crimes of their past」,作者亲赴欧洲,从多个角度了解德国是如何从战后慢慢把国家层面的纪念建立起来,原来一切皆不容易,而最大的推动力是从民间发出的,「...from ordinary people outside the government who pushed the country to be honest about its past.」从德国,作者再联系到美国是否已经做得足够去面对自己的黑历史──对原住民的种族灭绝和对黑奴人权的践踏。要一个国家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堪过去确实不容易,因为一旦认错恐怕会涉及到政权是否仍能稳固,受害者的道歉赔偿,如何处理加害者,对非亲历者要带来什么启示等等问题。不管怎样,讨论研究很重要,或许会因为政治立场或者政治需要对历史有不同的解读,但必须允许人民公开地去推动讨论和研究。尤其是近代的历史,趁还有亲历者在,应该要被好好记录下来,后人才可以透过梳理不同的书写,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脉络。纪念也很重要,既然被视之为羞耻甚至禁忌,那一定有人做错事,纪念的基本是向受牵连的受害人真诚说一句「对不起」。

细妹问我,《悲情城市》修复版,修了什么?我告诉她主要是修复画质音质,情节不变的。电影颇真实地呈现出1945~1948年间台湾的社会风貌,但按照今日政治正确的标准来看,《悲情城市》是一部充斥着父权主义的电影。林父明明就是渣男,总是一副正义口吻教育儿子;大哥则是霸道的当家男人,居然还娶了妾;林家的女人都不能上桌吃饭的……看到这些我忍不住窃笑起来,想起早前关于Roald Dahl的著作被修改,以令书籍「更受现代读者接受」的新闻。按照所谓「现代接受标准」,《悲情城市》是一定得修改一下,例如把教育儿子的人换女人;让大嫂来当家;然后再把家里的女人key进饭桌上;对,未免歧视肥人,顺便把顶着啤酒肚的大哥修成瘦子。还好,台湾这次《悲情城市》的修复版没有走向政治正确。尊重历史从来都是很重要的,哪怕那时候的历史不对今日的政治口味,为什么就不能相信大家是具备判断力的呢,而你的修改到底在害怕什么?更重要的是,请手握权力的人不要把我们当白痴,自以为是的去界定什么是可以接受的,甚至为了美化自己去隐瞒历史。

《悲情城市》的时间跨度只是短短三年,受当时社会大环境影响,期间林家发生了很多大事,每当大事发生后,镜头一转总是一家人如常吃饭的场景,大家好像很快就从坏事中就恢复原本的生活,只不过就是二哥生死未卜,三哥疯了,大哥死了,四弟被抓......,有一种普通人被大时代碾压后的无可奈何,活着的人总还是要活下去的啊!电影以大哥文雄的小儿子出生,起名为林光明开头,结尾则是四弟文清被抓走前一家三口合影,夫妇两人都是一脸愁苦,在相机镜头定格前,儿子阿谦却忽然笑了。侯导演大概想告诉我们,过去会过去的,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在初版电影完成的年代,我是那个觉得未来是属于我的年轻人,可以当我来到此刻,其实什么也不属于我,而当年那个令我无比快乐的城市倒是成了悲情城市。


《二二八读诗. 2023选诗》by 朱宥勋

https://chuckchu.com.tw/article/435

《Monuments To The Unthinkable》 by Clint Smith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22/12/holocaust-remembrance-lessons-america/671893/

《Augustus Gloop no longer fat as Roald Dahl goes PC》 by Anita Singh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2023/02/17/roald-dahl-woke-overhaul-offensive-words-removed/#:~:text=The word “fat” has been,my knee ” but merely small .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