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车杂忆

海角山民
·
·
IPFS
·


天寒地冬的时份,连动都不想动,甚至有「起床困难症」。如果能够及时享用一顿暖烘烘的早餐,无疑是福至心灵、雪中送暖。在回忆中搜索冬日况味,最令人怀念的莫过于是学生时代中经常光顾的早餐车等流动小食档。

说起早餐车,在我家新桥区青草街、永乐戏院街口,就有一档本地典型专卖粥粉面的早餐车:堆叠的圆盘分别盛放着蒸汽腾腾的猪肠粉、糯米饭、炒面,旁边则是多个方格状的粥品、糖水、茶粿汤。一般的糯米饭都是预先炒好的,但这里的则是和着蒽花、鱼条方粒一并蒸好、蒽绿橘黄羊脂白满满一大盘,赏心悦目,客人点买时则在一角淋上酱油,用勺子稍为翻卸搅伴,然后放入小胶袋中装好递送过来。氲氤扑鼻,油盐的滋味,爽朗直接,糯米饭糜绵的口感,格外充实,填饱了我小学放学后的每一个下午。

除了令人饱足的糯米饭「正餐」外,我小学时返校必经之路,就是在镜湖医院正门对面通往凉水街的石级前,有一摊专卖炸物的车仔档,印象中有两大美食,一是一大块的甜香炸蕃薯饼,另一种则是一粒粒裹着炸粉的炸肉糜,到底是什么肉,我至今也不知道,只记得有阵阵的洋蒽香,伴随着丰厚鲜甜的味道、还有黑醋略为酸爽(老实讲这种黑醋还有少许醙味,但却不臭、反而令人增进食欲,颇为神奇)的提味,亦堪一绝。石级上买一份,边吃边上学或回家,非常写意。

到了中学时代,由于上学路径的改变,我又开始留意另一档位于连胜街佳景乐园某超市前的早餐车上。这一档同样卖典型的粥粉面早餐,但却有其独得之秘,那就是预先调备好的咖喱酱汁了,淋在炒面上,味力倍增。由于这个车仔档远近驰名、加上地利之便,每天早上档前都人头涌涌,因此据说有人会帮一众同班同学代购送至班房,这种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善举,我当然——不会做,独食而肥永远更美味。几句题外话,印象中,早会前的中学班房,是格外繁忙的,除了抄功课、临阵磨枪式(徒劳无功?)的试前复习外,还需要尽快解决那些香气四溢的早餐,这也令我仿佛间,将咖喱味和晨会前的班房联系起来。

然而,随着政府整治市政,经济日益发展,流动摊贩终究也逐渐式微。上述的多个车仔档,已然渐渐不见踪影,尘封于记忆中。或许我们这些学生的滋味忆记,却也是流动摊贩起早贪黑、勤恳营生的艰苦岁月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海角山民海角一隅,生於斯,長於斯。試圖在混沌中找出秩序,在文字中成全自身。讀書、寫作,其實都是生活的一種方式,藉此展現生命的歷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一本有關舊書的書史——《舊書業的郁悶》筆記

澳門旅遊辨析

澳門身份證與“澳門人”——讀《信而有證——澳門身份證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