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召唤

Fishear
·
·
IPFS
·
此文是参加Matterszine 创刊号的个人心路历程篇。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心路历程,看文章不就够了吗,难道文章不是心路历程吗,但还是压着最后的期限和牢骚写了一篇。 (到deadline最后一刻还要抱怨吗?)

参加《Matters Zine 创刊号》征文,纯属意外。只是因为看见其中有个「当远方来到我脚下」的栏目,和我2023年新创办的个人网站《鱼书-Fishletter》的写作主题「人类,自由,远方」莫名重合。鉴于我这种人写作史上几乎所有重要投稿,都有神秘力量召唤之嫌,所以参加这次创刊号就成了一种对神秘召唤的响应。

事情就是这样的开始的。却好像个必然,当我盘点并反思自己最近一年的所有写作时,惊恐地发现「远方」居然是我2023年谈论最多的主题,这其中还包括年中开始在个人网站上,专门并多次怂恿读者和我去木星卫星欧罗巴⋯⋯

你看,我一直都想跑路吧,地球似乎都容不下我了。如果世界上能有什么穿越时空或者瞬间移动的奇门绝技,我一定是最初的响应者。真是身在地球心系外星,特别无情无义——其实有时候我总隐隐觉得自己是哪次游荡时不慎落入时空陷阱,被地球引力俘获,不得不停留在这里。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有游牧民族血统,或者有人类学学习的经历,远方似乎对我更亲近些,我也总是与流动,行走,相遇,告别结成伴侣。我时常感觉自己在走路,即使因为生病,缺钱,身体被困在小屋里,我的灵魂似乎也总在出走。好像只有路上的那个我才是对的,其他的状态,都是游荡和下一个游荡间的暂时休整而已,虽然我并不是旅游达人,实际上去的地方还真不多。

远方对我来说像是一个召唤,当我心如死灰之木时,一定要身似不系之舟才能活过来。而2023年,我的物理移动变得频繁,但却移动地莫名其妙,计划外看了三次大海。我不知道是否因为自己的笔名里有鱼,又把个人网站起名《鱼书》,从而引发了宇宙神秘力量天雷炸地雷的改变,我怎么感觉出生在内陆深处的自己和海洋变得越来越亲近起来。每看一次海,它都能为我的生命带来一些改变,或者是答案,而海似乎也有种奇妙的治愈力量,当我靠近它后,我好像从一条被生活辗压到干枯的咸鱼,变成了活鱼。而我这个内陆人,也似乎要一点点脱离从前熟悉的心里特质,生活习惯,行走的感觉,甚至属于陆地人的在广袤大地上游荡的灵魂,慢慢变成一种我不再熟悉,不再把控的会游动的物种,一种好像要去更深更未知海洋里才能存活的生物。

这个冬天,当我站在亚欧大陆最西面的海角,看大西洋落日时,我想像着15世纪末欧洲航海人,究竟有多么勇敢,就这样将自己投入进几乎一无所知的远方,最后却获得了比想像中更大的惊喜,发现了意料之外的地方。这个过程中,一定有很多人,在风浪里受苦,被漩涡所吞没,甚至在暴雨里沉船,丧失生命。他们不能控制海风的方向,不能预测大海的脾气,可是只有一念去远方,哪怕告别自己熟悉的陆地,舒适的环境,双脚行走的习惯,哪怕从此看不到灯塔指路的光明,最后只能靠天上最亮的星星辨认方向。那种探索未知,实践自由选择的勇气,仍然让五百多年后,站在这里看同一片水域的我动容。这么多年来,看过如此落日的有多少人啊,他们,也只有他们才真正地决定下水,并把自己的船驶向大海。

「我们看海去。」这短短一句话,从《城南旧事》的儿歌里来,也从我的梦境里跨越时空而来,好像一句咒语,一直萦绕在海边小镇生活了一段日子的我脑海中。或许,当年欧洲航海人也对他们的同伴说过同样的话,从此,旅途从「我」,变成了「我们」,让远方海洋深处的未知,有了同行的温暖,不再那么恐惧和孤单。

「我们」看海去,似乎要比「我」看海去,更让人安心一些,除非对方是个猪队友,或者一直在远行途中哭闹放水回望陆地。远方的重量,不是人人都能承担,它只能扛在勇士的肩头。

这次我看落日的地方,是海角灯塔不远处,伸向大海的一座废弃的房子。墙壁上满是艺术家们的涂鸦,而涂鸦最多的主题只有一个——「love」。

原来走到海角天涯,纵使身如不系之舟,但心里,仍然是那份无法割断,且渐行渐远还生的爱,给两手空空的我和他们,添加一苇可航的勇气,踏上这场离开陆地,探索海洋未知的旅程。

面向未知远行,向大海深处而去,人能走多远,有时候还真取决于他的心里,以及他背后墙壁上,对着他离去的方向,写满了多少爱啊。


此文是参加Matterszine 创刊号的个人心路历程篇。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心路历程,看文章不就够了吗,难道文章不是心路历程吗,但还是压着最后的期限和牢骚写了一篇。 (到deadline最后一刻还要抱怨吗?)

创刊号参加文选集连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Fishear寫作者,獨立人類學人。著有人類學田野故事集《邊緣的姿態》,人間飲食故事集《好吃的故事》。網站《魚書》主筆:http://fishletter.art 。一封郵件就能聯繫:ear@fishletter.art 在創作中,你我相遇。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破圈「創業」記

破Q的馬特市傳奇
9 篇作品

一頓巴西菜,一個女人一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