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回忆录186:雨伞运动的日日夜夜

李怡
·
·
IPFS
·
我觉得自己确实老了。满足自我的感觉,却没有看到年轻人的渴求,和不达目的不甘心的勇往直前精神。

梁振英当特首后,港人权益放一旁,全面奉行「顾全大陆」政策,引发香港社会的民主意识,渐趋本土化与激进化。 2014年9月爆发了占领街头的运动,亦称为「雨伞运动」。

占领街头的主张,最先是2013年1月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提出的。他主张动员市民去占领香港核心地带的中环街道,以瘫痪香港政经中心的非常方式,迫使北京给予香港真普选。他的提议原获得社会较积极的回应,但旷日持久,经过多次的商讨、预演等等活动,支持者都弹性疲乏了。这时,学生组织在发动大罢课结束后,突然冲入政府总部的「公民广场」。学生领袖被捕,大量市民前往支援。 9月28日凌晨,戴耀廷宣布「占领中环正式启动」。当天黄昏,警方开始用催泪弹驱散示威者,市民撑起雨伞挡催泪烟。大量雨伞出现,占领运动遂被称为「雨伞运动」。

催泪弹激起民愤。第二天就有20万人上街,占领香港九龙共三个地区的街道。占领运动持续了79天。 12月15日,在警方温和清场和占领区留守者被拘捕的口号声中,运动结束。

我曾经多次到过三个占领区,看到占领者在马路搭建帐篷,不分日夜留守;看到一些老师或大学生义务为中学生补习功课;看到很多创意的图像,到处贴满标语和箴言。占领运动和平,参与者友爱,并主动清除垃圾,保持街道洁净。

我一直有文章谈雨伞运动。运动结束后,我说我看到年轻一代的觉醒和奋起,标举「命运自主」的意识在社会发芽,使我在悲观中看到些微希望。

可是,年轻人并不认同我的看法。年仅18岁的香港青年领袖黄之锋说:「我不会说好多香港人觉醒就是一个成果……,争取成果不是争取退场。大家都不甘心,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我不会说这叫赢。」

我觉得自己确实老了。满足自我的感觉,却没有看到年轻人的渴求,和不达目的不甘心的勇往直前精神。

为什么占中运动会在几乎奄奄一息中突然大规模爆发?为什么即使给市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占领后期仍有近三成市民支持继续占领?如果没有学生被捕,没有警方暴力,会有三区占领行动吗?

雨伞运动爆发前几个月,香港和大陆发生了一次关于在街头便溺的网民论争。事源香港《苹果日报》报导一对大陆父母抱小童在闹市街头便溺,引起香港社会哗然。大陆网民因港人的反应,发起6月1日起不去香港行动,声称「我们是消费者、我们是上帝」,要让香港人知道失去大陆旅客的后果。

香港网民的回应是「好极了」,希望大陆人说得出做得到,永不来港,让香港变回从前的模样。

大陆搜狐网站就便溺风波进行民意调查,结果64.65%的人认为「孩子尿急当街小便可以理解」,以及「香港人对大陆人就是有偏见」。

港中这种民间的对立,显示中国大陆社会这20年已发生蜕变。过去从大陆偷渡来港的人士,仍有传统道德,他们也都珍惜和爱护香港的法治与自由;而现时来港者成长在摧毁了传统美德的社会,到香港就觉得有了不守规则的自由了,什么事都可以做。来香港消费,就抱着大爷施恩的暴发户心态,不懂得这是一种公平交易。

大陆官媒站在大陆民意一方,《环球时报》发表文章指港人应包容大陆旅客的便溺行为,向他们拍照即显示香港人不文明;《人民日报》海外版批评港人「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不体谅别人的难处,绝不是文明的表现」。

香港官员也配合中共官意。商务局长呼吁港人要包容及体谅,「以和为贵」。

便溺风波虽不是什么大事,却反映了中港矛盾不仅是香港人与中共掌权者的矛盾,而且两地人民也因为中国社会的蜕变,而出现前所未有的矛盾。这也是雨伞运动发生的社会意识基础。

雨伞运动发生,尽管世界各国的评论都肯定香港示威者和平善良,但大陆媒体却对香港运动极尽丑诋。在微博铺天盖地的言论中,流传最广的一篇是《香港,祖国欠你什么? 》,把港中贸易说成是大陆对香港的「贸易超惠政策丶经济特别支持丶旅游特别照顾……但是一些香港人不思感激,不知道这是(大陆)父母对失而复得的(香港)孩儿的溺爱,反倒以为是当过洋奴后派生的『特权』。」又威胁说,「必要的时候,中央政府可以收回某些授权丶甚至直接管理」、「我驻港部队可是要亮剑的……」。

令人遗憾的是,香港立法会泛民主派的多数仍然没有从雨伞运动中觉醒。清场前一天,立法会表决本土派议员提出的「港人优先」议案。议案要求特区政府在制订入境、教育、经济发展及福利等政策时,以「港人优先」为依归。结果在4票赞成、31票建制派议员反对、14票泛民主派议员弃权之下,被否决。

优先照顾本土居民及公民,是世界各地政府包括大陆各省市地方政府的基本原则。不以长期缴税的港人为优先,对大陆移民无入境审批权,对无法查核其大陆资产的新移民给予各种福利,等于是对本土香港人的歧视和霸凌。大多数泛民议员投弃权票,难怪有人说:整场运动最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几乎所有体制之内的政治力量(政府、建制派与主流泛民政党),均与「撑伞一代」严重脱节了。

在这种氛围下,不甘心的年轻人,更趋激进了。于是,发生2016农历年的「鱼蛋革命」。

图,伞运期间摄于旺角占领区。

(原文发布于2022年8月19日)

《失败者回忆录》连载目录(持续更新)

177. 港人感情五年大翻覆

178. 大陆客唤起港人本土意识

179. 香港沦陷纪实

180. 司徒华晚年的妥协

181. 本土意识的滥觞

182. 特首猪狼之争

183. 我所认识的曾钰成

184. 香港能相信这人吗?

185. 任何人除了梁振英

186.雨伞运动的日日夜夜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李怡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失敗者回憶錄198:想忘記,又不能忘記的過去

失敗者回憶錄197:年輕人化解民主派的分裂

失敗者回憶錄196:伊麗莎白二世與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