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烤肉吗?

豈几文
·
(修改过)
·
IPFS
·

请问大家在中秋节时烤肉吗?

我活了这么大把年纪,台湾也从北到南都待过( 台北出生,台南长大,现居新北),但从来都不明白中秋节何时开始流行烤肉的,也不理解这个活动到底有啥典故或历史渊源。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喜欢烤肉,因为小时候的男女联谊活动最常做的就是烤肉,但当时碍于器材与食材以及烹饪技巧的限制,往往烤出来的肉一点都不好吃,不是肉太焦,就是香肠没熟,或是豆干不入味, 往往最后都是啃吐司啃到饱。

男生们为了弥补吃得不尽兴的遗憾,往往只得在余兴节目上下功夫。要嘛不是弹吉他和弦不熟,就是唱歌高音破音,或是跳舞跳得跟猴一样。总之,烤肉这件事对我的记忆与古典制约的连结,就是难吃的食物加尴尬的心情。

于是,我认真地查了一下中秋节与烤肉的关连与起源。为大家梳理如下:


「万家香」带起烤肉的风潮?

网路上盛传1986年时万家香首先将酱油与当时正夯的烤肉结合,推出了「一家烤肉万家香」的系列广告。隔年,金兰酱油也不甘示弱地推出相关的广告,因此逐渐带起中秋节就是要烤肉的氛围,于是,脑筋动得快的商人们,便搭上烤肉风潮,趁势推出各种相关产品,例如沙茶酱、烤肉酱,甚至各类烤肉的食材与器材等等。


70年代烤肉是中秋赏月的余兴节目

早在1973 年,《经济日报》就有一篇报导写着:「9月11日中秋节当晚,在梦梦谷的野宴赏月会,是以吃烤肉营火会赏月为主要活动……」 。而后1981 年的《民生报》也提及:「为增进中秋气氛,明德乐园将在中秋夜施放100余发五彩缤纷的烟火,并放映电影招待游客。同时,园内并开放露营、烤肉、嬉水、游乐等设备。」所以我们可以这么推估,烤肉一开始是属于赏月的余兴节目,并且与乐园中露营的营火晚会结合,然后逐渐普及到住宅区的民家。


80年代烤肉成节庆活动主角

1982 年中秋节各家乐园的促销活动广告中,烤肉俨然已经成为中秋节的主要卖点之一: 例如外双溪的明德乐园、内湖的圆觉寺都特别提到他们提供烤肉的服务。烤肉从中秋余兴节目逐渐转变为节庆活动项目的主角。有一说这流行的状况也反映出台湾迈向工业化的进程。由于烤肉需要团队合作,在备料、生火、烤肉和享用美食的过程里,大量离乡背井的劳工得以纾解工作压力、建立人际关系,提供了社交的机会让彼此互相关心、纾解乡愁,与传统中秋月圆人团圆的价值贴合,因此更加大了烤肉在中秋节的普及性与必要性。


回到刚刚破题时的叩问。我自己其实是不喜欢烤肉的,更别提在中秋节时烤肉。但是,另一半从小在家却是每逢中秋必烤肉,所以往往这时候就形成一种迁就与配合。我接受的方式是找一家烧肉店去应应景,但自己不必走到户外,也不想动手去烤。今年因为假期的破碎( 因为我9/16 有上班,当了一天薪水小偷~ ),所以哪儿都不想去。另一半仍然不放弃烤肉的希望,就跟我说她只要用Bruno 电烤盘( 非业配,但接受洽谈~ 😅) 就可以轻松搞定。

Source: https://biggo.com.tw/s/bruno+%E9%9B%BB%E7%83%A4%E7%9B%A4/


只见她一个下午就忙着把肉退冰并且腌制,调制沾酱、准备其他食材。一切就绪后,我们就在自家厨房的中岛上,吹着冷气,开始了轻松又优雅的烤肉方式。

不得不说,这次的料理我吃得相当满意。用叙叙苑的烤肉酱,让玉米笋及花椰菜除了本来既有的鲜甜之外,又多了一份寿喜烧般的咸甜; 把鸡肉块与猪肉片都撒上了孜然粉,整体味觉及嗅觉瞬间提升一个档次; 若是豆干不够入味,就撒上胡椒盐增加表面颗粒感之焦脆与咸味; 将卷起来的透抽中加入蒜末,豪迈的一口吞下,那辛香鲜美的口感实在过瘾~




看我吃得口沫横飞( 是这样用的吗? 😅),另一半得意地问我: 下次还要烤肉吗?

我以塞满食物的嘴努力挤出几个字: 这样的烤肉,我可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豈几文一個只有想法沒有做法的中年大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喜獲小鹿贈書

薪水小偷

食記與遊記
60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