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闪光的哈萨威电影小说,看哈萨威与托洛斯基的激辩

胡啟敢
·
·
IPFS
·
有言闪光的哈萨威是富野否定日本的赤军路线,但是原来左翼的托洛斯基本身就不赞同恐怖主义?想知道哈萨威和托洛斯基如何交锋,快点击入内看!

文章连结

高达其中一个作品,闪光的哈萨威电影版最近上映,剧情大要是讲述布拉度舰长之子哈萨威因不满地球联邦政府的腐败和暴政,决定领导恐怖组织马法提策动袭击,意欲炸死联邦政府全部成员。

结果虽然计划成功让一大部份联邦高官丧命,但是哈萨威也因联邦的算计而被捕。事后重组架构的联邦政府决定处决哈萨威,并且伪造新闻说是哈萨威的父亲布拉度大义灭亲,亲手处决哈萨威。故事结局描述,哈萨威的对手兼好友肯尼斯对联邦的腐败失望顶透,决定辞去联邦军官一职,参加反政府行动。而哈萨威成为了圣女贞德般的人物,深深地启发了反联邦的民众。

有说闪光的哈萨威其实是富野由悠季在暗示日本赤军的恐怖手段无法改革世道。果真如此,那样结局描述哈萨威成为了传奇人物,可能是动画为了安慰观众的剧情需要;事实上,自日本赤军之后,左翼于日本一蹶不振,反而是右翼大盛,对基层民众不利。

启敢对闪光的哈萨威深感兴趣,是因为某个城市中,城中的年轻世代有部分人放弃于组织中深耕细作,于社区宣传民主,组织群众向政府施压的和理非行为——这些行为被讥笑为左胶行径;相反,不少人于民主运动中,相信勇武暴动,和政权作短期作战是可行的。当然这些行为绝对不是恐怖主义,但是也反映人们对和理非失去耐性和信任。

刚巧启敢阅毕了左翼革命家托洛斯基对恐怖主义的评论文章。启敢猜想,若果哈萨威和托洛斯基同场辩论,一定会有一场激辩。哈萨威就是认定和理非手段无用,所以要诉诸恐怖袭击;若果是托洛斯基,又如何反驳哈萨威的立论?启敢猜想,托洛斯基也许会劝哈萨威:虽然做组织工作没有恐怖袭击这样闪光华丽,但却是最稳妥的推动反政府的方略。

托洛斯基于文章:《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反对个人恐怖主义》,指出虽然当权者一样会抹黑罢工和个人恐怖主义,并忌惮两者,但是前者却比后者更可取。

首先,托洛斯基并不会谴责哈萨威反地球联邦的行为是可耻的;相反,托洛斯基讥笑一些廉价的道德家见到恐怖袭击就急不及待出来假仁假义声讨——但是对国家使用法律和警察等疯狂迫害民众,迫得民众铤而走险,却沉默以对,双重标准。

但是在这里,托洛斯基就和哈萨威分道扬镳,认为组织罢工胜于个人恐怖主义,甚至批评个人恐怖主义有反民主的倾向。

首先,托洛斯基认为,一个社会主义团体,无论是参选还是组织罢工,都是组织及团结民众抵抗当权者的机会,亦是揭露当权者荒谬一面的大好机会。然而,罢工比起选举更直接,由受压迫的工人执行,在过程中建立组织,并且团结更多民众。若果罢工胜利,就能够鼓舞工人的士气,壮大工人的力量,让他们下一次更有机会和更有力量向权贵阶层抗争。

相反,恐怖主义组织只求伤害权贵高层,本身就不强调壮大组织。虽然恐怖主义组织有时能成功杀害政府高官,一如当时托洛斯基的论敌,俄国恐怖分子曾成功行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也正如哈萨威成功炸死一大堆地球联邦高官——但是也仅止到此。

托洛斯基认为,恐怖主义无法刹停国家这个暴力机器的运作。虽然有时有些政府高官因而有死伤,但是统治集团却极易寻找更卑鄙无耻的替代品填补空缺,继续其暴政。就像哈萨威杀死一堆联邦高官后,立即有更献媚的人填补空缺。不能将几个政府高官看作是整作体制的化身,他们的死亡不意味体制的改变。只有团结民众力量,力量大到可以迫令体制改变才是解决方法。而托洛斯基认为,恐怖行动不会促进民众组织行动反对暴政,反而会贬低群众的行动性,增加无力感。

因为,恐怖行动越多,民众就越期许有英雄出来发动恐怖袭击为他们出一口乌气,结果这些「义士」大批战死,让政府看起来更像是不动如山,反而让群众的无力感暴增,不敢由自己从社区层面做起,去反对政府的劣政。托洛斯基认为,越多的恐怖袭击,越削弱群众的自我组织和革命潜能,也让民众的自我教育无从谈起。这和罢工能够累积群众反权贵的力量,截然不同。

托洛斯基不是大爱分子,他不认为我们需要爱当权者,对当权者的愤怒是改变社会不公的原动力,但是左翼应该促进这种情绪去组织运动来反抗,而不是诉诸恐怖主义。

总结来说,我想托洛斯基会劝哈萨威认真做工会干事,而不是去逞英雄发动恐怖袭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胡啟敢左翼作家,社運參與者一名。網誌《柏楊大學》的校長兼校工,和史學大師司馬遷一樣心有鬱結,才為世界動筆而寫。想了解我,就慢慢看我的文章。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林超榮血癌逝世暴斃,分析林超榮變節的原因,並且本土右翼或本土派如盧斯達和鄭立,無資格譏諷林超榮!

小粉紅藝棍一鵲於倫敦紅磚巷塗鴉習近平廿四真言,是否藝術?目的可能下流?

試論騙子郭文貴和本土派KOL鄭立、盧斯達的共通地方